搜索
首页 《丁氏厚德堂》 但见插桃李,谁曾种桑榆。

但见插桃李,谁曾种桑榆。

意思:只见插桃李,谁曾种榆树。

出自作者[宋]戴表元的《丁氏厚德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愤慨之情,对社会的贫富差距、权贵与贱民的不公待遇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诗中描绘了一个贱士,他一直担忧着生活的艰难,而那些富贵者却只顾自己的私利,甚至忽视了对妻儿的照顾。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深深不满。 “肉食从古鄙,黄金使人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权贵们贪图金钱、忽视道德的批判。他们被黄金所迷惑,变得愚蠢,失去了应有的智慧和道德。这种批判深入人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我游四十年,钱塘车马区。”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长期在外游历或生活,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贫富差距。钱塘是杭州的别称,这里代指杭州这个繁华的城市,车马区则是指马路上车水马龙的景象,反映了城市的繁华和热闹。 “但见插桃李,谁曾种桑榆。”桃李是一种常见的果树,而桑榆则是指农田里的桑树和榆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贫富差距的深深感慨。在富人区,人们只看到他们门前种满了桃李,却很少看到有人种植桑树和榆树。这种对比揭示了贫富差距的残酷现实。 “愿子富仓庾,人人饱餐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关怀。他希望那些富贵者能够多储备粮食,让每个人都能够吃饱饭。这种朴素的愿望反映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值得人们深思和借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贱士怀永忧,一物常恐枯。
贵者止营私,智或遗妻孥。
肉食从古鄙,黄金使人愚。
我游四十年,钱塘车马区。
但见插桃李,谁曾种桑榆。
白头识丁子,仪冠俨于于。
示我厚德编,嘉名在塘隅。
谈之为踊踵,喜气生眉须。
愿子富仓庾,人人饱餐餔。
愿子多酒浆,日日开樽壶。
行藏自有命,不谒守钱奴。

关键词解释

  • 桑榆

    解释

    桑榆 sāngyú

    (1) [sunset]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2) [old age]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 桃李

    读音:táo lǐ

    繁体字:桃李

    短语:学习者 学员 生 学童 学生

    英语:one\'s pupils or disciples

    意思:
    1.桃花与李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