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识帝贫贱时,富贵共之理所宜。
意思:先生认识皇帝贫贱时,富贵共同的理所应当。
出自作者[宋]曾丰的《书严子陵钓台》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周代为背景,通过描述历史上的政治事件和人物,表达了对法律、礼法、权力、道德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首联“周家刑不上大夫,法固不足礼有余”,表达了作者对周代法律制度的看法,认为周代的法律制度对大夫以上的贵族并不适用,而只是礼仪上的约束。这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的思考,也暗示了作者对现代法律的看法。
颔联“有才毕愿进朝路,非老谁忍回田庐”,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和权力的看法。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有机会进入朝廷,为国家效力,而不是被束缚在田庐之中。这反映了作者对人才和权力的重视,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颈联“秦坑学士置勿道,汉嫚大臣视如奴”,通过对比秦汉两个时期的政治事件,表达了对权力滥用的批判。作者认为秦朝坑杀学士置之不理,汉朝对大臣视如奴隶,这都是权力滥用的表现。这反映了作者对权力滥用的警惕和批判。
尾联“退身不勇公孙贺,明泣危机终自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作者认为公孙贺等人退身不勇,明泣危机,最终自堕,这是作者对他们行为的评价和反思。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对法律、礼法、权力、道德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视。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