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自不禁行路苦,一声何处竹鸡啼。
意思:正是由于不禁止行路苦,一声何处竹林鸡哭。
出自作者[宋]吴锡畴的《雨中过昱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下舆扶杖过山蹊,雨溅征裾屐溅泥。正自不禁行路苦,一声何处竹鸡啼。》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中登山的环境和作者行走山路时的感受。
首句“下舆扶杖过山蹊”,描述了作者下了车,拿起手杖,慢慢走过山路的样子。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透露出一种行走在山路上的孤寂和艰辛。
“雨溅征裾屐溅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下雨天路上的泥泞,雨水打在衣服和鞋子上,使得衣服和鞋子都变得脏乱不堪。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行走山路的不易。
“正自不禁行路苦”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行走山路过程中的艰辛的无奈和接受。虽然苦难重重,但作者并未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前行。
最后一句“一声何处竹鸡啼”,以竹鸡的啼叫声结束,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尽管前路艰辛,但也有鸟语花香相伴,使人在艰难的行走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以雨中登山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行走山路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使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行走在山路上的艰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