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意思:当众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人。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全文赏析

【赏析】
  这首带有自叙性质的七言歌行作于大中四年春,叙写了诗人从会昌末到入卢幕前这段期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诗分三段,第一段从时、地引出徐幕同舍和幕主卢弘止奏辟自己入幕的经过。第二段着重回忆自己从会昌末到入徐幕前的经历遭遇,包括任职秘省、赴桂林幕、桂幕生活、离幕北归、任京兆掾等,并交叉叙述与卢弘止的交谊始末。第三段赞美同僚、祝颂府主,并表达了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诗一开始就慨叹“我来不见隆准人”,流露出对现实中封建统治者的失望,叙写这段时期困窘失意的境遇,从“憔悴在书阁”到“赴辟下昭桂”,从“失职辞南风”到“补吏府中趋”,可以看到一个有才能有抱负的文人遭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以及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怨恨。尽管境遇极为坎坷,但仍然豪迈胸襟抱负乐观向上。“爱君忧国”之志、“斩蛟破璧”之慨不因此而减退。“此时闻有燕昭台”四句,报国从戎之情溢于言表;“我生粗疏不足数”四句,豪纵不羁之慨如在眼前。诗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平时多愁善感的诗人形象有别。接下来“归来寂寞灵台下”一节,先叙述回到长安后仕途的坎坷,生活的困顿,心情的寂寞,正在遥想旧山,萌发出世之想的时候,忽又转入“爱君忧国去未能”的表白和“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的高唱,表现了诗人虽处困境却直面现实、乐观热情地面对未来。末段描写幕中生活,也生动描写了自己的形象:“我生粗疏不足数,梁父哀吟鸲鹆舞。横行阔视倚公怜,狂来笔力如牛弩。”

  本篇以自叙生平经历、性格抱负为主线,以叙述与幕主卢弘止及同舍的交谊为副线,二者交错分合,相互映衬,错综复杂,而线索清晰,于叙述流畅中时见波澜起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
我来不见隆准人, 沥酒空馀庙中客。
征东同舍鸳与鸾,酒酣劝我悬征鞍。
蓝山宝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玕.武威将军使中侠, 少年箭道惊杨叶。
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
诘旦九门传奏章,高车大马来煌煌。
路逢邹枚不暇揖, 腊月大雪过大梁。
忆昔公为会昌宰,我时入谒虚怀待。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公事武皇为铁冠, 历厅请我相所难。
我时憔悴在书阁,卧枕芸香春夜阑。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高唐

    读音:gāo táng

    繁体字:高唐

    意思:
    1.战国时楚国臺观名。在云梦泽中。传说楚襄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臺,望高唐之观。”

  • 年辈

    读音:nián bèi

    繁体字:年輩

    英语:age and seniority in the family or clan

    意思:(年辈,年辈)
    年龄和行辈。
    宋·王谠《唐语林言语

  • 众中

    读音:zhòng zhōng

    繁体字:眾中

    意思:(众中,众中)
    众人之中。
    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
    清·吴骞《扶风传信录》:“众中惟秋鸿最艳,乃更粧作西施舞,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