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王道者》 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

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

意思:三个岛路岔空有月,十个洲花木不知道霜。

出自作者[唐]韦庄的《王道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仙人气息的奇幻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越。 首联“五云遥指海中央,金鼎曾传肘后方”,通过“五云”和“金鼎”两个意象,描绘了仙境的神秘和神圣。“五云”指仙境中的五彩祥云,“金鼎”则代表炼丹之术,而“肘后方”则是一本古代方术之书,暗示了诗人向往仙境和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心态。 颔联“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超脱。“三岛”和“十洲”都是指仙境中的美景,而“空有月”和“不知霜”则表现出仙境与现实的差异,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颈联“因携竹杖闻龙气,为使仙童带橘香”,通过“携竹杖”和“仙童带橘香”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营造出仙境的神秘氛围。“竹杖”是道士的标志,“龙气”则代表仙境中的神秘气息,而“仙童带橘香”则表现出仙境中的美好和祥和。 尾联“应笑我曹身是梦,白头犹自学诗狂”,则是诗人对自身的调侃,表现出他对诗歌的痴迷和对现实的超越。诗人自嘲身世如梦,却依然痴迷于诗歌的创作,进一步表现了他对现实的超越和对仙境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和对现实的超越,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展现出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诗歌才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云遥指海中央,金鼎曾传肘后方。
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
因携竹杖闻龙气,为使仙童带橘香。
应笑我曹身是梦,白头犹自学诗狂。
作者介绍 韦庄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卒谥“文靖”。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关键词解释

  • 三岛

    读音:sān dǎo

    繁体字:三島

    意思:(三岛,三岛)

    1.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郑畋《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耶律楚材

  • 十洲

    读音:shí zhōu

    繁体字:十洲

    意思:
    1.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
    《海内十洲记》:“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

  • 花木

    读音:huā mù

    繁体字:花木

    英语:flowers and trees

    意思:泛指花草树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花木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

  • 路岐

    读音:lù qí

    繁体字:路岐

    意思:亦作“路歧”。

    1.歧路;岔道。
    《初学记》卷十六引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于路歧。”
    唐·刘驾《相和歌辞贾客词》:“金玉四散去

  • 空有

    读音:kōng yǒu

    繁体字:空有

    意思:
    1.佛教语。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谓相反相成的真俗两谛。
    《佛地经论》卷四:“菩萨藏,千载已前,清凈一味,无有乖诤;千载已后,乃兴空有二种异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