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卢漕木芙蓉二首》 木末端来就词客,墙头应是误行郎。

木末端来就词客,墙头应是误行郎。

意思:树木顶端来接受词客,墙头上应是误行郎。

出自作者[宋]项安世的《次韵卢漕木芙蓉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风波”和“水中央”。诗人通过描绘初日之光照射在水中的景象,以及水边植物和色彩斑斓的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风波久厌水中央,初日精神入槛光。”诗人以“风波”为引子,表达了对水的厌倦,但初日的出现却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仿佛是新的生命力和希望注入到了水中央。这一联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即虽然生活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新的希望和生命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颔联“木末端来就词客,墙头应是误行郎。”诗人以木末端和词客、墙头和行郎相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自然中的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它们不需要人类的干预和影响,而人类却常常试图干预自然,这可能是一种误解和误导。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人类过度干预自然的反思。 颈联“高花大叶宜图障,浅绿深红照豆觞。”诗人描绘了水边的植物和高低错落的色彩,这些植物和色彩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和壮观。诗人认为这些景象非常适合被描绘成图障,用来装饰房间或展示艺术。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壮观秋容惟有此,霜边倒尽雨边荒。”诗人以秋日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人认为只有这样的景象才能真正展现出秋天的壮观和美丽,而这种美丽是任何人工雕琢都无法比拟的。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然的美丽和壮观是短暂的,需要我们去珍惜和保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人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波久厌水中央,初日精神入槛光。
木末端来就词客,墙头应是误行郎。
高花大叶宜图障,浅绿深红照豆觞。
壮观秋容惟有此,霜边倒尽雨边荒。

关键词解释

  • 墙头

    读音:qiáng tóu

    繁体字:墻頭

    英语:top of the wall

    意思:(墙头,墙头)
    亦作“墻头”。

    1.围墻的上端。
    唐·于鹄《题美人》诗:“秦

  • 末端

    读音:mò duān

    繁体字:末端

    短语:背后 尾 后 后部 后面

    英语:extremity

    近义词: 结尾、末尾、末了

    反义词:<

  • 木末

    读音:mù mò

    繁体字:木末

    意思:树梢。
    《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汉·张衡《西京赋》:“陵重巘,猎昆駼,杪木末,擭獑猢。”
    南朝·梁·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

  • 行郎

    引用解释

    1.过路青年。 唐 李商隐 《燕台·夏》诗:“ 石城 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2.旧时称男家派遣到女家迎亲的人为“行郎”。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至亲迎日,男家刻定时辰,预令行郎,各以执色如花瓶、花烛、香球、沙罗洗漱……前往女家迎取新人。其女家以酒礼款待行郎。”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