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所闻 》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意思:忽然想起亲朋焦土下,假装看罗袜遮住啼痕。

出自作者[近代]鲁迅的《所闻 》

全文创作背景

鲁迅的《所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而蒋介石却推行“不抵抗主义”,导致国土沦丧,人民遭受残酷的杀戮,生活困苦。同时,国家的赋税加重,地主的租息加重,战祸频仍,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求生不得。妇女也被迫沦为各式各样的奴隶。鲁迅有感于此,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作者介绍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关键词解释

  • 焦土

    读音:jiāo tǔ

    繁体字:焦土

    短语:沃土 冻土

    英语:ravages of war

    意思:烈火烧焦的土地。形容建筑物、庄稼等因战乱而遭到彻底破坏的景象。

  • 情亲

    引用解释

    1.亲人。《吕氏春秋·壹行》:“今行者见大树,必解衣悬冠倚剑而寝其下,大树非人之情亲知交也,而安之若此者,信也。”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北风十二月,雪下如乱巾,实是愁苦节,惆悵忆情亲。”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我对此景无箇情亲,怎不教痛心酸转添凄楚!”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诗:“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

  • 啼痕

    读音:tí hén

    繁体字:啼痕

    意思:泪痕。
    唐·岑参《长门怨》诗:“绿钱侵履迹,红粉溼啼痕。”
    元·曾瑞《蝶恋花闺怨》套曲:“别后身属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满。”
    郁达夫《春江感旧》诗之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