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

意思:山光分首晚,草色向家秋季。

出自作者[唐]贾岛的《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蹉跎随泛梗,羁旅到西州》是一首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时光荏苒、思乡之情和人生感慨的诗。 首联“蹉跎随泛梗,羁旅到西州”,作者以“泛梗”自比,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时光荏苒的感受。而“羁旅到西州”则交代了当前所处的环境和地点。这两句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颔联“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作者以“笼中鸟”和“海上鸥”自比,表达了对自由和无忧生活的向往。其中,“举翮”表达了想要展翅高飞的心情,“知心”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理解和认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和无奈。 颈联“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描绘了作者眼中所见的山光、草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中,“分首暮”和“向家秋”分别描绘了山光和草色的特点,而“分首”和“向”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眷恋。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 尾联“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作者进一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其中,“登高岘”暗示了诗人在西州的名胜古迹前,而“看碑”则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定泪流”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人事易逝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美景、家乡思念、自由向往、历史文化的描绘和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时光荏苒、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人生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蹉跎随泛梗,羁旅到西州。
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
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关键词解释

  • 山光

    读音:shān guāng

    繁体字:山光

    意思:山的景色。
    南朝·梁·沈约《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岑参《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 分首

    读音:fēn shǒu

    繁体字:分首

    意思:离别。
    南朝·梁·沈约《襄阳白铜鞮》诗:“分首桃林岸,送别岘山头。”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