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僧拄杖》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意思:春季出游不骑马,夜晚会也呈人。

出自作者[唐]张籍的《答僧拄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拄着灵藤制成的拄杖游山玩水的诗,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自在。 首先,诗中描述了灵藤制成的拄杖的外貌:“灵藤为拄杖,白净色如银。”这里的“灵藤”是一种象征,代表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坚韧和毅力。“白净色如银”则描绘了拄杖的外观,给人一种洁净、明亮的感觉,仿佛是山间的清泉和晨曦的露水所赋予的。 接着,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这根拄杖的来历:“得自高僧手,将扶病客身。”这里的高僧和病客,都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导师和人生导师。这根拄杖不仅具有实用的价值,更承载着高僧的智慧和祝福,能够帮助诗人走过人生的坎坷。 在春游和夜会时,诗人会拿出这根拄杖,展示给朋友们看:“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这里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充满了闲适和自在。同时,“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根拄杖的珍视和喜爱,他希望带着它回归山林,享受自然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描绘灵藤制成的拄杖,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仰。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的坚韧、智慧和慈悲之心。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灵藤为拄杖,白净色如银。
得自高僧手,将扶病客身。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关键词解释

  • 夜会

    读音:yè huì

    繁体字:夜會

    意思:(夜会,夜会)

    1.夜间会合;夜间聚会。
    《宋书当阳侯刘秉传》:“本期夜会石头,旦乃举兵。”
    宋徐铉《稽神录》卷一:“数年,浙西乱,王出奔,至蜀

  • 骑马

    读音:qí mǎ

    繁体字:騎馬

    英语:ride on horseback

    意思:(骑马,骑马)

    1.供乘骑的马。
    《史记匈奴列传》:“献橐他一匹,骑马二匹,驾二驷。”<

  • 春游

    读音:chūn yóu

    繁体字:春游

    短语:郊游 踏青 野营 游园

    英语:spring outing

    意思:(参见春游)
    亦作“春游”。

    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