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荆南词》 泥就蚕房,雪净无尘滓。

泥就蚕房,雪净无尘滓。

意思:泥到养蚕房,雪洁净无尘染。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荆南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四月荆南桑柘美》是一首描绘四月荆南桑柘美景和蚕事繁忙的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和人们对蚕事的重视。 首句“四月荆南桑柘美”,诗人以四月时节在荆南见到的桑柘美景开篇,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也为后面的蚕事做了铺垫。 “泥就蚕房,雪净无尘滓”,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蚕房的准备情况,体现出人们对蚕事的重视和勤劳。蚕房准备妥当,意味着接下来就是蚕的生长,也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红帖糊门多禁忌,家家阿妇劳纤指”两句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家家户户的妇女们正在忙碌地准备蚕事。她们用红帖糊门,遵守着种种规矩和禁忌,表现出她们对蚕事的敬畏和重视。 “笑语小姑应夜起,好事今冬,早把衣裳备”这句诗描绘了家庭中的温馨气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小姑应该夜起照顾蚕宝宝,她们提前准备好过冬的衣服,表现出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推却缫车佯不理,小姑为恼前言戏”两句诗则描绘出一种有趣的家庭互动场景。诗人通过描述大嫂假装不理会缫车,而小姑因为之前的话而生气,进一步展现了家庭中的欢乐和睦气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四月荆南桑柘的美景和蚕事的繁忙,同时也展现了家庭中的温馨和睦气氛。通过对蚕房的准备、妇女的劳作、家庭的欢乐等细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给人以温馨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月荆南桑柘美。
泥就蚕房,雪净无尘滓。
红帖糊门多禁忌,家家阿妇劳纤指。
笑语小姑应夜起,好事今冬,早把衣裳备。
推却缫车佯不理,小姑为恼前言戏。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蚕房

    读音:cán fáng

    繁体字:蠶房

    意思:(蚕房,蚕房)
    养蚕的屋子。
    唐·王建《田家留客》诗:“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农蚕》:“蚕房宜卑,卑则温。”

  • 无尘

    读音:wú chén

    繁体字:無塵

    意思:(无尘,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崔橹《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杜荀鹤《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