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和》 不喜苏君师鬼谷,宁从许子学神农。

不喜苏君师鬼谷,宁从许子学神农。

意思:不喜欢苏秦老师鬼谷子,宁愿听从许先生学神农。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三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两位古代思想家的教诲,即苏君(苏秦)和许子(许行),并借此反思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的主题和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首联“不喜苏君师鬼谷,宁从许子学神农。”表达了诗人对苏秦选择鬼谷子为师的看法,并提出了他更倾向于许行(神农)的教诲。这暗示了诗人对权谋和诡计的怀疑,更倾向于道德和智慧的追求。 颔联“衰残犹有忠存阙,老丑应无妒入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道德的坚守,即使年老色衰也不会失去这些品质。这反映了诗人对道德的重视,认为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 颈联“贪汉惊鱼悬饵下,痴人饿虱处褌中。”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贪婪的人如同惊鱼的悬饵,而愚昧的人则如同在裤中寻找食物的虱子。这表达了诗人对贪婪和愚昧的批判,并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 尾联“两翁勘破真堪笑,自古英雄见略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古代思想家的敬仰,并认为他们看破了世事,值得人们学习。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智慧和见识的赞赏,并鼓励人们要有远见卓识,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困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苏秦和许行的教诲,反思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强调了忠诚、道德、清醒和远见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也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喜苏君师鬼谷,宁从许子学神农。
衰残犹有忠存阙,老丑应无妒入宫。
贪汉惊鱼悬饵下,痴人饿虱处褌中。
两翁勘破真堪笑,自古英雄见略同。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子学

    读音:zǐ xué

    繁体字:子學

    意思:(子学,子学)
    即诸子学。一般与经学、史学并提。

    解释:1.即诸子学。一般与经学﹑史学并提。

    造句:

  • 神农

    读音:shén nóng

    繁体字:神農

    意思:(神农,神农)

    1.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为耒耜,务农业,故称神农氏。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炎帝,谓以火德王。
    《易繫辞下》:“包

  • 从许

    读音:cóng xǔ

    繁体字:從許

    意思:(从许,从许)
    依从允许。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南史刘瓛传》:“昔人有以冠一免,不重加于首,每谓此得进止之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