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海棠》 只应春有意,偏与半妆红。

只应春有意,偏与半妆红。

意思:只应春有意思,部分与半妆红。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海棠》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一棵在药石间移植的树,表达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同时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 首句“濯锦江头树”,直接点明了这棵树的特殊背景。这里的“濯锦”是一个象征,代表着成都的繁华和富饶,同时也暗示了这棵树在繁华之地生长,具有独特的生命力。这里的“江头树”也象征着生命的源头和初始,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移根药砌中”进一步描述了这棵树的生长环境,它被移植到了药石之地,这象征着生命的挑战和坚韧。它不仅适应了新的环境,而且还在其中找到了生存的可能,这无疑是对生命力的赞美。 “只应春有意,偏与半妆红”两句,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树比作一位半妆的少女,既有少女的娇羞,又有生命的坚韧。这里的“春”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半妆”则寓含着生活的起伏不定,既有欢喜也有忧愁,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一棵在药石间移植的树,表达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同时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诗人通过描绘这棵树,赞美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濯锦江头树,移根药砌中。
只应春有意,偏与半妆红。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有意

    读音:yǒu yì

    繁体字:有意

    短语:故 有意识 明知故问 假意 明知故犯

    英语:intend

    意思:
    1.有意图;有愿望。
    《战国策燕策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