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季秋江村》 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

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

意思:登上黄甘重,支床锦石圆。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季秋江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清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村墟、疏篱、野蔓、清琴、登俎黄甘、支床锦石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描绘了村墟的古老和自然景色的原始状态。乔木、村墟、古意盎然,疏篱、野蔓则更增添了乡村的野趣和自然气息。这两句诗通过简练的意象,勾勒出一幅乡村的静谧画面,让人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安详。 颔联“清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则描绘了作者在乡村生活中的闲适和悠然自得。清琴代表了作者在乡村生活中的一种寄托,暇日则是他享受乡村生活的时刻。白首是作者年老时的形象,他望向霜天,心中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和感激。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颈联“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则描绘了乡村饮食和自然景观的美妙。登俎是指食物在盘子上摆放的情景,黄甘可能指黄熟的果实或甘蔗等食物。支床则是指石头形似床铺,锦石则是指色彩斑斓的石头。这一联通过描绘乡村饮食和自然景观的美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尾联“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表达了作者对远游的寂寞和无奈,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乡村山川美景的留恋和感激。虽然远游可以让他看到更多的风景和人情,但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乡村的山川美景和宁静生活。这一联既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感慨,也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情厚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乡村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对村墟、疏篱、野蔓、清琴、登俎黄甘、支床锦石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闲适和悠然自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远游的寂寞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
清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
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
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锦石

    读音:jǐn shí

    繁体字:錦石

    意思:(锦石,锦石)
    有美丽花纹的石头;美石。
    晋·罗含《湘中记》:“衡山有锦石,斐然成文。”
    北魏·温子昇《捣衣》诗:“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擣流黄。”

  • 黄甘

    读音:huáng gān

    繁体字:黃甘

    意思:(黄甘,黄甘)
    即黄柑。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黄甘橙楱。”
    郭璞注:“黄甘,橘属而味精。”
    清·黄遵宪《海行杂感》诗之三:“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