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行荥阳道中》 此乃广武山乎?

此乃广武山乎?

意思:这是广武山吗?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夜行荥阳道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历史人文的佳作。 首联“峡劈成皋古郡,人杂猿猱过。”描绘了成皋古郡的独特地理环境,峡江劈开山峦,猿猴与人共处,生动地展现了古郡的自然风貌。 颔联“断崖怒走,苍龙立而卧。”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断崖如怒走苍龙,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将自然风景与历史人文相结合,描绘了古战场和荥阳城的景象。诗中透露出深深的悲凉之情,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诗中的“古战场”和“荥阳城头灯火”等词句,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感慨。 此外,诗中的语言和意象也十分优美,如“纤月”、“砧声”、“马前渐逼”等,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历史人文,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峡劈成皋古郡,人杂猿猱过。
断崖怒走,苍龙立而卧。
此乃广武山乎?
噫嚱古战场哉,悲来无那。
卸鞍坐,烟竹吹来入破。
一林纤月,雁声不断,砧声又掺合。
历历五点三更,马前渐逼,荥阳城头灯火。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广武

    读音:guǎng wǔ

    繁体字:廣武

    英语:a surname

    意思:(广武,广武)

    1.古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隔涧相对。
    楚·汉相争时,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