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李常伯》 忍愧读终篇,喜惊改肝脾。

忍愧读终篇,喜惊改肝脾。

意思:忍受羞愧读最后一篇,喜欢惊改肝脾。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谢李常伯》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友人诗歌的赞赏和感慨,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德和深厚情感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友人从东南来,带来了连纸的诗作,表达了对友人诗歌的赞赏之情。接着,诗中赞扬了友人的行义之举,名声不高但品德高尚,即使曾经受到过误会的侮辱,也能保持谦逊的态度。 诗中还描述了友人久别重逢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读友人的诗作时,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诗中还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认为友人的名声过于浮夸,应该更加注重实际行为。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认为友人的诗歌和教诲都是可贵的财富,应该好好珍惜。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厚意的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从东南来,忽得连纸诗。
行义不赫晔,名声无萎蕤。
虽尝误见辱,旋则拜席归。
别久谓已忘,不图犹记之。
长封大书字,顾我已忸怩。
开縢把之读,推与果失宜。
剥虎蒙羊猪,借使出类奇。
见豺先自奔,遇豢还群随。
是故古之人,为己贱若斯。
有闻未之行,季路终不嬉。
名浮过所实,孟氏耻以非。
今而承所赐,乃此亦可噫。
贤者宁过哉,当是我有欺。
忍愧读终篇,喜惊改肝脾。
咛咛教诲言,举举仁义辞。
初令探本根,喻以海与池。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忍愧

    读音:rěn kuì

    繁体字:忍愧

    意思:忍住羞愧。犹言厚着脸皮。
    《红楼梦》第四四回:“贾琏只得忍愧前来,在贾母面前跪下。”

    解释:1.忍住羞愧。犹言厚着脸皮。

  • 肝脾

    读音:gān pí

    繁体字:肝脾

    意思:比喻内心。
    宋·苏辙《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诗之一:“山光盎盎着眉睫,水声活活流肝脾。”
    清·恽敬《祭张皋文文》:“妻单子稚,内外谁支,念此零丁,恻怆肝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