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繁体字:氅衣 英语:an outer garment 意思:古代罩于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风寒,其形制不一。 详细释义:古代指罩在衣服外边的大衣。主要用来遮风寒。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九?内臣佩服纪略:『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曰氅也,彩素不拘。』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把昨儿那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他罢!』 造句: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把昨儿那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宝玉。道光朝以后,流行一种叫作氅衣的长便装。帽檐偏,氅衣宽。 首字母缩写:cy 【用氅衣造句】
1、妃嫔的服饰包括袍、褂、裙、氅衣、坎肩以及冠、钿、扁方、头簪、流苏、手镯、指甲套、耳坠、戒指、鞋等各种穿戴用物,无一不是珠光宝气,极尽奢华。 【包含氅衣的诗词】
《恩波桥》
富春胜趣景一幅,四面好山青簇簇。 浙江逶迤向东来,千里平铺鸭头绿。 老夫作官从此游,恩波阁道如虹浮。 凭栏夜半玩星斗,全稽分夜天南头。 是时万籁寂不作,惟见翱双白鹤。 赤松正与董双成,坐驾云軿穷碧落。 素娥海上来相迎,玉笙度曲鸾凤鸣。 商音嫋嫋洗人耳,惊起葛翁仙梦醒。 走着氅衣忙草草,开门误踢神炉倒。 丹光飞起掩月明,虎啸龙吟天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