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寒馁

读音:hán něi

繁体字:寒餒

意思:(寒馁,寒馁)
犹饥寒。
晋·陶潜《杂诗》之八:“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唐·沈既济《枕中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唐·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不忍见儿孙寒馁之色。”

解释:1.犹饥寒。

造句:在官清素,妻子不免寒馁。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白父冤时,往返徒步,不避寒馁,天下称双孝。若不是相爷迫女受寒馁,何

首字母缩写:hn

【拼音】hánněi

【包含寒馁的诗词】
《大同江口舍舟而涂抵樊昌四十里纪实》
扁舟畏风涛,上马遵大路。
马喜大路平,骞然欲驰鹜。
手疲两足痛,纵逸恐颠仆。
呼奴执其辔,控驭使徐步。
前村望烟火,稍远得农扈。
蔬笋兼可求,午膳爰不误。
少顷闻病翁,叫出蓬首妇。
妇出拜且言:“穷苦日难度。
夫远充民兵,儿小当递铺。
翁病经半年,寒馁缺调护。
军需未离门,活计不成作。
荒山要收丝,荒亩要输赋。
诛求里长急,责罚官府怒。
近来点弓兵,拘贫放权富。
迫并多逃亡,苍黄互号诉。
左右三五家,春深失耕务。
上一篇
寒樽
下一篇
寒铜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