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端揆

读音:duān kuí

繁体字:端揆

意思: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
《南史谢举传》:“虽屡居端揆,未尝肯预时政,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发明。”
《旧唐书房玄龄传》:“玄龄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韩王妃,男遗爱尚高阳公主,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
宋·司马光《<百官表>总序》:“三公端揆之贵,施于军校;衣紫执象之荣,被于胥史。”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梁书沈约传》:“

详细释义:宰相。南史?卷五十七?沈约传:『初,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dk

【拼音】duānkuí

【端揆开头的诗词】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
端揆凝邦绩,台阶阐国猷。
方崇大厦栋,忽逝巨川舟。
白日铭安在,清风颂独留。
死生恩命毕,零落掩山丘。
【包含端揆的诗词】
《节假之中风气又作仅将伏枕固难登门更献五章》
出门何所适,他处迹皆疏。
不是陪端揆,多应访老余。
文章今大手,道德古名儒。
何必逢荀令,馨香自有余。
上一篇
端甫
下一篇
端绪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