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uǎn shū
繁体字:短書 意思:(短书,短书)
1.汉代凡经、律等官书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官书以外包括子书等,均以短于二尺四寸竹简写书,称为“短书”。后多指小说、杂记之类的书籍。 汉·王充《论衡骨相》:“在经传者较着可信;若夫短书俗记,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见,众多非一。”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至于诸子短书,杂家小说,论逆臣则唿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清· 解释:1.汉代凡经﹑律等官书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官书以外包括子书等,均以短于二尺四寸竹简写书,称为"短书"◇多指小说﹑杂记之类的书籍。
2.指书牍。 详细释义:1.汉?王充?论衡?骨相:『若夫短书俗记,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见,众多非一。』 2.南朝梁?元帝?玄览赋:『报荡子之长信,送仙人之短书。』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ds
【拼音】duǎnshū
【包含短书的诗词】
《杂曲歌辞·茱萸女》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 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 插花向高髻,结子置长裾。 作性恒迟缓,非关诧丈夫。 平明折林树,日入反城隅。 侠客邀罗袖,行人挑短书。 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