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uò tōu
繁体字:惰偷 意思:(参见惰媮) 亦作“惰媮”。 懈怠苟且,懒惰。 宋·苏轼《谢馆职启》:“遇宠知惧,庶不至于惰媮。” 宋·陆游《道宫谢雨疏》:“由官吏之惰偷,致政刑之疵疠。” 《明史云南土司传一云南》:“驯至神宗之世,朝廷惰媮,封疆败坏日甚一日。” 清·顾炎武《与戴耘野书》:“百家之说,粗有闚于古人;一卷之文,思有裨于后代,此则区区自矢而 解释:1.亦作"惰偷"。
2.懈怠苟且,懒惰。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dt
【拼音】duòtōu
【包含惰偷的诗词】
《村舍杂书》
舍南种胡麻,三日幸不雨,晨起亲按行,已见青覆土。 穷人如意少,喜色漏眉宇。 儿童勿惰偷,造物不负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