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iān dòu
繁体字:籩豆 英语:two ancient food containers used at sacrifices 意思:(笾豆,笾豆)
1.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 《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 孔颖达疏:“盛其馔者,即三牲鱼腊笾豆是也。” 《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笾豆。” 《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 解释:笾和豆。古代食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引申指祭祀笾豆之事。 详细释义:古代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枣栗之类的竹器和盛菹醢之类的高脚木器。论语?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造句:笾豆大房(42),万舞洋洋(43)。傧尔笾豆(13),饮酒之饫(14)。笾豆之事(8),则有司(9)存。笾豆之后的
首字母缩写:bd
【拼音】biāndòu
【笾豆开头的诗词】
《梁郊祀乐章庆肃》
笾豆簠簋,黍稷非馨。 懿兹彝器,厥德惟明。 金石匏革,以和以平。 由此无疆,期乎永宁。
【包含笾豆的诗词】
《乐府杂拟》
青青佳蔬色,春事幽人家。 为政一畦足,葱韭纷菁华。 贫士食有经,愿欲不得奢。 鲑种二十七,笾豆无添加。 寒翠濯露雨,甘芳供齿牙。 菜花亦不恶,何独爱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