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ì yǐn
繁体字:避隱 意思:(避隐,避隐)
1.遮蔽;隐蔽。 《史记大宛列传论》:“《禹本纪》言:河出崑崙。 崑崙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 宋·叶适《宿觉庵记》:“稍种竹树,有所避隐出没,以为风雨晦明之地。”
2.避世隐居。 《后汉书陈寔传》:“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 三国·魏·曹植 解释:1.遮蔽;隐蔽。
2.避世隐居。
3.回避躲藏。
4.避忌隐瞒。
造句: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蒲、朱二都督慌忙逃避隐匿,不敢露面。【遁藏】逃避隐藏
首字母缩写:by
【拼音】bìyǐn
【包含避隐的诗词】
《拜玄英先生画像》
来此得公真,尘埃避隐沦。 水生溪榜夕,苔卧野衣春。 雨冢侵吴甸,荒祠侑汉人。 微吟值衰世,为尔独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