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ì dì
繁体字:避地
意思:亦作“避墬”。1.谓迁地以避灾祸。《汉书叙传上》:“始皇之末,班壹避墬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汉书叙传上》:“﹝班彪﹞知隗嚣终不寤,乃避墬于河西。”颜师古注:“墬,古地字。”《后汉书东夷传濊》:“汉初大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初,粲与族兄凯避地荆州
解释:1.亦作"避墬"。 2.谓迁地以避灾祸。 3.犹言避世隐居。
详细释义:因避乱而迁居他乡。后汉书?卷六十八?许劭传:『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
造句:战斗,仍然不容回避地到来了。遭乱避地,客游庐陵,事孙辅。后避地福州,寄食乌石山寺庙。(18)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
首字母缩写:bd
【拼音】bìd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