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诗人大全 元稹

「元稹」诗词全集(576)首

  • 天皇开四极,便有东西道。
    万古阅行人,行人几人老。
    顾我倦行者,息阴何不早。
    少壮尘事多,那言壮年好。
  • 我病方吟越,君行已过湖。
    去应缘直道,哭不为穷途。
    亚竹寒惊牖,空堂夜向隅。
    暗魂思背烛,危梦怯乘桴。
    坐痛筋骸憯,旁嗟物候殊。
    雨蒸虫沸渭,浪涌怪睢盱。
    索绠飘蚊蚋,蓬麻甃舳舻。
    短檐苫稻草,微俸封渔租。
    泥浦喧捞蛤,荒郊险斗貙。
    鲸吞近溟涨,猿闹接黔巫。
    芒屩泅牛妇,丫头荡桨夫。
    酢醅荷裹卖,醨酒水淋沽。
    舞态翻鸲鹆,歌词咽鹧鸪。
    夷音啼似笑,蛮语谜相呼。
    江郭船添店,山城木竖郛。
    吠声沙市犬,争食墓林乌。
    犷俗诚堪惮,妖神甚可虞。
    欲令仁渐及,已被疟潜图。
    膳减思
  • 孤剑锋刃涩,犹能神彩生。
    有时雷雨过,暗吼阗阗声。
    主人閟灵宝,畏作升天行。
    淬砺当阳铁,刻为干镆名。
    远求鸊鹈莹,同用玉匣盛。
    颜色纵相类,利钝颇相倾。
    雄为光电烻,雌但深泓澄。
    龙怒有奇变,青蛇终不惊。
    仙凤翠皇死,葳蕤光彩低。
    非无鸳鸾侣,誓不同树栖。
    飞驰岁云暮,感念雏在泥。
    顾影不自暖,寄尔蟠桃鸡。
    驯养岂无愧,类族安得齐。
    愿言成羽翼,奋翅凌丹梯。
    天骥失龙偶,三年常夜嘶。
    哀缘喷风断,渴且含霜啼。
    长恐绝遗类,不复蹑云霓。
    非无駉駉者,鹤意不在鸡。
    春来筋
  • 种花有颜色,异色即为妖。
    养鸟恶羽翮,剪翮不待高。
    非无剪伤者,物性难自逃。
    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
    伊余狷然质,谬入多士朝。
    任气有愎戆,容身寡朋曹。
    愚狂偶似直,静僻非敢骄。
    一为毫发忤,十载山川遥。
    烁铁不在火,割肌不在刀。
    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
    六尺安敢主,方寸由自调。
    神剑土不蚀,异布火不燋。
    虽无二物姿,庶欲效一毫。
    未能深蹙蹙,多谢相劳劳。
    去去我移马,迟迟君过桥。
    云势正横壑,江流初满槽。
    持此慰远道,此之为旧交。
  • 炎凉正回互,金火郁相乘。
    云雷时交构,川泽方蒸腾。
    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
    草木凡气尽,始见天地澄。
    况此秋堂夕,幽怀旷无朋。
    萧条帘外雨,倏闪案前灯。
    书卷满床席,蟏蛸悬复升。
    啼儿屡哑咽,倦僮时寝兴。
    泛览昏夜目,咏谣畅烦膺。
    况吟获麟章,欲罢久不能。
    尧舜事已远,丘道安可胜。
    蜉蝣不信鹤,蜩鷃肯窥鹏。
    当年且不偶,没世何必称。
    胡为揭闻见,褒贬贻爱憎。
    焉用汩其泥,岂在清如冰。
    非白又非黑,谁能点青蝇。
    处世苟无闷,佯狂道非弘。
    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
  • 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
    事妖结妖社,不问疏与亲。
    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
    家家不敛获,赛妖无富贫。
    杀牛贳官酒,椎鼓集顽民。
    喧阗里闾隘,凶酗日夜频。
    岁暮雪霜至,稻珠随陇湮。
    吏来官税迫,求质倍称缗。
    贫者日消铄,富亦无仓囷。
    不谓事神苦,自言诚不真。
    岳阳贤刺史,念此为俗屯。
    未可一朝去,俾之为等伦。
    粗许存习俗,不得呼党人。
    但许一日泽,不得月与旬。
    吾闻国侨理,三年名乃振。
    巫风燎原久,未必怜徙薪。
    我来歌此事,非独歌政仁。
    此事四邻有,亦欲闻四邻。
  • 水怪潜幽草,江云拥废居。
    雷惊空屋柱,电照满床书。
    竹瓦风频裂,茅檐雨渐疏。
    平生沧海意,此去怯为鱼。
  • 鸣局宁虚日,闲窗任废时。
    琴书甘尽弃,园井讵能窥。
    运石疑填海,争筹忆坐帷。
    赤心方苦斗,红烛已先施。
    蛇势萦山合,鸿联度岭迟。
    堂堂排直阵,衮衮逼羸师。
    悬劫偏深猛,回征特险巇。
    旁攻百道进,死战万般为。
    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
    斫营看迥点,对垒重相持。
    善败虽称怯,骄盈最易欺。
    狼牙当必碎,虎口祸难移。
    乘胜同三捷,扶颠望一词。
    希因送目便,敢恃指纵奇。
    退引防边策,雄吟斩将诗。
    眠床都浪置,通夕共忘疲。
    晓雉风传角,寒丛雪压枝。
    繁星收玉版,残月耀冰池。
    僧请闻
  • 惨切风雨夕,沉吟离别情。
    燕辞前日社,蝉是每年声。
    暗泪深相感,危心亦自惊。
    不如元不识,俱作路人行。
    十五年前事,恓惶无限情。
    病僮更借出,羸马共驰声。
    射叶杨才破,闻弓雁已惊。
    小年辛苦学,求得苦辛行。
    徙倚檐宇下,思量去住情。
    暗萤穿竹见,斜雨隔窗声。
    就枕回转数,闻鸡撩乱惊。
    一家同草草,排比送君行。
    已怆朋交别,复怀儿女情。
    相兄亦相旧,同病又同声。
    白发年年剩,秋蓬处处惊。
    不堪身渐老,频送异乡行。
    塞上风雨思,城中兄弟情。
    北随鹓立位,南送雁来声。
    遇适尤
  •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
    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
    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
    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
    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栊。
    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言自瑶华浦,将朝碧帝宫。
    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方喜千
  •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即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
    交关少交假,交假本生轻。
    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
    鍮石打臂钏,糯米炊项璎。
    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
    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
    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
    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
    子本频蕃息,货赂日兼并。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 忆在开元馆,食柏练玉颜。
    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
    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
    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
    以我文章卷,文章甚斒斓。
    因言辛庾辈,亦愿放羸孱。
    既回数子顾,展转相连攀。
    驱令选科目,若在闠与闤。
    学随尘土坠,漫数公卿关。
    唯恐坏情性,安能惧谤讪。
    还招辛庾李,静处杯巡环。
    进取果由命,不由趋险艰。
    穿杨二三子,弓矢次第弯。
    推我亦上道,再联朝士班。
    二月除御史,三月使巴蛮。
    蛮民詀諵诉,啮指明痛癏。
    怜蛮不解语,为发昏帅奸。
    归来五
  • 我年三十二,鬓有八九丝。
    非无官次第,其如身早衰。
    今人夸贵富,肉食与妖姬。
    而我俱不乐,贵富亦何为。
    况逢多士朝,贤俊若布棋。
    班行次第立,朱紫相参差。
    谟猷密勿进,羽檄纵横驰。
    监察官甚小,发言无所裨。
    小官仍不了,谴夺亦已随。
    时或不之弃,得不自弃之。
    陶君喜不遇,顾我复何疑。
    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
  •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 厅前柏,知君曾对罗希奭。
    我本癫狂耽酒人,何事与君为对敌。
    为对敌,洛阳城中花赤白。
    花赤白,囚渐多,花之赤白奈尔何。
  • 翠幕笼斜日,朱衣俨别筵。
    管弦凄欲罢,城郭望依然。
    路溢新城市,农开旧废田。
    春坊幸无事,何惜借三年。
  • 前年科第偏年少,未解知羞最爱狂。
    九陌争驰好鞍马,八人同著彩衣裳。
    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赖得官闲且疏散,到君花下忆诸郎。
  • 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
    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
    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
    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 寥寥空山岑,冷冷风松林。
    流月垂鳞光,悬泉扬高音。
    希夷周先生,烧香调琴心。
    神力盈三千,谁能还黄金。
  •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
    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
    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
    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
    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
    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关于作者 详细介绍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于评价
元稹是一位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较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历史价值。
在评价元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诗歌成就:
元稹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含蓄蕴藉而著称,尤其擅长写作爱情诗和悼亡诗。
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2. 历史地位:
元稹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与白居易等人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 人格风范:
元稹的性格孤直,感情丰富,深情厚谊,这些特点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同时,他的人生经历也十分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综上所述,元稹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高尚人格风范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和历史地位都为唐代文学史增添了重要的色彩。
年代
收录作品
576首
推荐购买
推荐作者
友情链接:
  • 菲拉格慕鞋子
  • 怎么辨别lv包真假
  • 新款lv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