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仓颉》

仓颉造书,不诘自明。
於乎多言,只误後生。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仓颉造书,不诘自明。
於乎多言,只误後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仓颉造字为引子,阐述了说话要适度的道理。 首先,诗中提到了仓颉造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仓颉被尊为汉字的创造者。这里诗人用“不诘自明”来表达文字的传播和理解是自然而然的,无需过多的解释和诘问。这也暗示了文字的力量和准确性,能够让人们清晰明了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接着,“於乎多言,只误後生”这句话是诗中的核心思想,诗人用“於乎”这个语气词加强了语气,表达了适度说话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说话过多,可能会误导他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尚不成熟的后辈来说,过多的言辞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告诫人们要适度表达,避免言多必失。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简单的几个字就传达出了深刻的道理。同时,诗人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不诘自明”与“於乎多言”进行对比,突出了适度说话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阐述适度说话的道理,提醒人们要把握好说话的度,避免言多必失,从而更好地传达出文字的力量和准确性。
相关诗词
  • 1
    [宋]
    仓颉鹳鸟迹,於是创文字。
    原其制作心,本以便记事,呼读犹强名,况乃论位置。
    周人建小学,六书分义类。
    特令授童蒙,庶几别同异。
    奈何中古后,穿凿失伦次。
    早皿晋医言,止戈楚人志。
    宋更{马瓜}作騧,秦易辠为罪。
    三刀自梦徵,两日因谶记。
    山丝已怪妄,门草更茫昧。
    白水及绯衣,皆是表符瑞。
    解槐与说枣,抑又出讥戏。
    形声罕复论,一切归会义。
    咄哉许祭酒,著论穷巧慧。
    流俗喜不根,传授满当世。
    廷尉议三章,诸生谈六艺。
  • 2
    [明]
    维周大篆成史籀,宣圣传经制蝌蚪。
    总因仓颉见鸟迹,象形置书变来久。
    李斯小篆类玉箸,钟鼎鱼虫分众手。
    碧霄鸾凤漫回翔,沧海蛟螭互蟠纽。
    有如垂露杨柳叶,或似委薤剑环首。
    许慎程邈评已彰,余子纷纷亦何有。
    有唐阳冰号高古,尝拓鸿都峄山谱。
    新泉丹井尚幸存,缨络麒麟折钗股。
    刻符摹印气候形,义理深关非小补。
    南阳髯翁学古书,雅与秦汉参锱铢。
    古文奇字荡胸臆,岂若俗工讹鲁鱼。
    自言初习胜国时,玉雪左丞吾所师。
    荻茎锥沙指画腹,廿年勤苦求妍姿
  • 3
    [明]
    仓颉史籀世既远,斯冰徐张称善书。
    有元绝华部与赵,俗工纷纷讹鲁鱼。
    铁锥画沙钗折股,会稽峄山化黄土。
    尚幸新泉丹井存,更有吴兴能复古。
    鸿都石经劫火焚,枣木翻刻随飞尘。
    三碑矹硉许昌里,字画犹为人见珍。
    青城先生虞阁老,远继中郎名誉早。
    后来更数萧与杨,一代规模尽完好。
    云间李生尤绝奇,凡将尉律幼所师。
    商盘周诰秦汉石,临摹扫秃千毛锥。
    偶来相见娄江沚,自云铁厓铁限亲曾履。
    东家金多招不起,门外求书日成市。
    慈亲倚门来告归,既酌以酒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