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年九十,腹贮秦坑书。 终童年十八,手掷汉关繻。 一老一妙年,智勇夫何如。 两皆济南人,禀受风气殊。 乾坤妙融结,山水清有余。 钟贤代不乏,一变可鲁儒。 吾友子张子,世于此焉居。 乌哺奉甘旨,鵷行赞都俞。 将指许假道,荣哉兼熊鱼。 甲此一都会,筑堂冠盖趋。 万象纳户牖,八荒来庭除。 阳丘古邑南,均是宅一区。 粗中必有精,所见独异诸。 人见花与竹,我见皆道腴。 彝鼎日玩弄,简册日卷舒。 拔出形器上,漉水月本无。 |
这首诗是一首对济南友人居所的赞扬和祝福的诗。作者通过描绘伏生、子张子等人的生活和智慧,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 首先,作者通过伏生年九十仍保持智勇,手掷汉关繻的坚韧精神,表达了对友人子张子的期望和祝福。伏生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的幸存者,他在晚年仍能保持智勇,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是对友人的赞美和激励。 其次,作者通过描述济南山水清秀、钟贤代不乏的美丽环境,表达了对友人居所的赞美和祝福。作者认为济南山水之美,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这也是对友人生活环境的赞美和祝福。 此外,作者还通过描绘友人子张子奉养父母、辅佐君王的智慧和才能,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作者认为友人具备了伏生那样的智勇精神,同时也具备了孝顺父母、辅佐君王的品德和能力,这是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赞美。 最后,作者通过描绘居所的建筑风格、周围环境等细节,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作者认为这座建筑将吸引众多有识之士前来居住,成为济南的一道风景线。同时,这座建筑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希望友人能够在这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山水、人文环境的赞美和期望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