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白鹿洞书院》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峰峦楫楫田园净,藤剌深深磴道幽。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对于朱熹(号晦翁)的缅怀和追思。诗中描绘了朱熹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生前所处的环境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晦翁”是朱熹的别号,诗人用“一别”表达了对朱熹逝世的哀痛,“千秋”则表达了朱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远影响。而“跨鹿乘云”则描绘了朱熹生前跨山越水、游历四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朱熹生平事迹的追忆。 颔联“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人随流水去不返”表达了朱熹的逝去如同流水般一去不返,令人感到无限的惋惜和哀痛。“名与好山空自留”则表达了朱熹的名声和成就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颈联“峰峦楫楫田园净,藤剌深深磴道幽”,描绘了朱熹生前所处的环境和场景。“峰峦楫楫田园净”描绘了田园的清新和洁净,与朱熹的清廉形象相呼应。“藤剌深深磴道幽”则描绘了深山幽谷中的磴道,表现出朱熹的隐居生活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尾联“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朱熹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宝匣弦索”象征着朱熹的文化遗产,而“遗音重抚”则表达了对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泪双流”则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无限哀痛。 整首诗通过对朱熹生平事迹、环境和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朱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相关诗词
  • 1
    [宋]
    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
    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
    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
    孕出庐山真秀气,宁复渭钓与莘耕。
  • 2
    [宋]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 3
    [宋]
    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