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 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
这是一首描绘天台山美景和神秘性的诗,通过对天台山的石路、云雾、草木、鸡鸣、犬吠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天台山的神秘和美丽。 首联“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描绘了诗人进入天台山的情景,石路新净,云雾缭绕,草木安静,没有尘世的喧嚣。通过“树入”和“石路新”的描绘,展现出天台山的荒僻和神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天台山的向往和好奇。 颔联“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进一步描绘了天台山的神秘性。诗人似乎忘记了尘世的事情,感觉像是从梦中醒来后的感觉,对天台山的美丽和神秘感到不可思议。这种描绘方式,既表现了诗人的惊叹和感慨,也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颈联“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天台山的宁静和美丽。岩下月夜中的鸡鸣,洞中春日的犬吠,让人感受到天台山的宁静和美好。 尾联“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诗人对于天台山的神秘和美丽感到惊叹,不知道自己应该归向何处,于是产生了寻访桃源的愿望。这一愿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的石路、云雾、草木、鸡鸣、犬吠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天台山的神秘和美丽。同时,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和疑问句的表达方式,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