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父如天地,虽逃安所之。 可怜共世子,死不恨骊姬。 |
这是一首充满忠孝之情的诗歌。诗歌以“君父如天地”起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君父在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如同天地一般不可撼动,为人敬仰。接着,诗人以“虽逃安所之”表达了对于君父的深深敬畏之情,即便想逃离也无法找寻到安身之所,进一步强调了君父的威严和尊严。 然后,诗人借用了共世子和骊姬的故事来阐述忠孝的主题。共世子虽然遭受骊姬的陷害,但他对君父的忠诚至死不渝,没有任何怨恨。这里的“可怜”并非指共世子可怜,而是表达了诗人对共世子忠诚孝道的赞颂和惋惜之情。通过这个故事,诗人强调了忠诚和孝道的重要性,即使面临生死抉择,也要坚守忠诚和孝道。 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孝道的推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