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与客登壶山绝顶》

十里稀逢寸地平,且无木影荫入行。
凫飞难学王乔舄,鱼贯全如邓艾兵。
樵子献花簪帽重,山灵供水入瓢清。
扪萝莫怪匆匆下,恐赚林僧束炬迎。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艰难的山行经历,以及途中遇到的奇特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十里稀逢寸地平,且无木影荫入行”描述了山路崎岖,行人很难找到平坦的地方歇脚,而且路上没有树木可以提供阴凉。这个描绘立刻营造出一种艰难、艰苦的氛围。 颔联“凫飞难学王乔舄,鱼贯全如邓艾兵”中,诗人用典故进一步描绘了山行的困难。“凫飞”和“鱼贯”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险峻和行进的艰难,同时通过“难学”和“全如”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无奈和疲惫。 颈联“樵子献花簪帽重,山灵供水入瓢清”描绘了诗人在艰难行进中遇到的美好景象。樵夫献上鲜花,山灵供水,这些景象给艰难的山行带来了一丝清凉和美好。 尾联“扪萝莫怪匆匆下,恐赚林僧束炬迎”中,诗人通过“扪萝”和“匆匆下”表达了急于结束这次艰难山行的心情,同时用“恐赚林僧束炬迎”描绘了夜晚山林中的寂静和神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用典,展现了山行的艰难和疲惫,同时也描绘了路途中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创作背景
刘克庄的《与客登壶山绝顶》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当时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嘉定十七年(1224年),刘克庄在福建建阳担任县令,这个地方在当时相对荒僻。他在此地与客人一同登上壶山的绝顶,可能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同时也可能包含了对当地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怀和对时政的不满。 另外,刘克庄在莆田九华山游历时,依据九华山的古迹和传说,创作了另一首诗。这也说明他的诗歌创作往往受到自然风景和历史传说的启发。因此,《与客登壶山绝顶》的创作背景还可能包括刘克庄对自然景色和历史故事的感受。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1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
    [唐]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
  • 3
    [清]
    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