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踏莎行 秋夕,宿上方寺》

秋水平湖,夕阳低树。
扁舟还觅来时路。
到城料得几多程,停桡为欲寻僧去。
沓沓松萝,泠泠钟鼓。
上方更在云深处。
鬓丝禅榻话今宵,从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寻找僧人禅话的诗。整首诗情境深远,意境幽雅,充满了宁静、内敛的美感。 首句“秋水平湖,夕阳低树。”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平静的湖水映照着秋天的色彩,夕阳低垂在树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扁舟还觅来时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乘坐小船,寻找来时的路,展现了一种追寻、探索的意境。 “到城料得几多程,停桡为欲寻僧去。”诗人估算着到城的距离,然后停下船桨,决定去寻找僧人。这里的“寻僧去”引出了诗歌的下半部分,即诗人的寻僧之旅。 “沓沓松萝,泠泠钟鼓。”这两句诗描绘了寺庙的环境,松萝密集,钟鼓之声清脆悠扬,给人一种静谧、神秘的感觉。 “上方更在云深处。”这句诗表达了寺庙的高远和幽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高洁的情怀。 最后的“鬓丝禅榻话今宵,从师”描述了诗人在禅榻上与僧人谈话的情景,他们谈论着今晚的话题,师从僧人的教诲。这里的“鬓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年老,“禅榻”则表现了诗人的虔诚和虚心求教的态度。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以寻找僧人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色和寺庙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僧人的交流,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诗歌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品的佳作。
创作背景
《踏莎行·秋夕,宿上方寺》是元代文人韩奕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韩奕在秋天的某个夜晚,在上方寺留宿时的体验和感受有关。韩奕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秋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生以及命运的感慨。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如落叶、孤鸿等,都暗示了作者当时的孤独、寂寥的心情。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1
    [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2
    [当代]
    造化无凭,人生易晓,请君试看钟和表。
    每天八万六千余,不停不退针尖秒。
    已去难追,未来难找,留它不住跟它跑。
    百年一样有仍无,谁能不自针尖老!
  • 3
    [当代]
    美誉留芳,臭名遗屁。
    千千万万书中记。
    张三李四是何人,一堆符号a加b。
    倘若当初,名非此字。
    流传又或生歧异。
    问他谁假复谁真,骨灰也自难为计。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