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雪中李世贤招观东坡清虚堂诗真迹》

茫茫巨海流银沙,光分民舍并官衙。
诗人说诗等说法,四坐缤纷天雨花。
寥寥小巷绝人迹,谁肯柱杖过吾家。
曲中合沓失《朱鹭》,谷口联翩多白鸦。
青葱摇落上林苑,一夜乱缀琼瑶葩。
故人相送定石炭,恶客好饮惟江茶。
清晨忽报有苏墨,折简邀看门频挝。
形疑虾蟆似曾压,技痒虮虱谁为爬。
料知刻本来广右,醉笔漫灭犹堪嗟。
坐当大雪发长笑,新酒正热浮红霞。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技巧和深厚内涵。 首句“茫茫巨海流银沙,光分民舍并官衙。”描绘了一个广阔的海洋景象,银色的沙滩和光芒四射的民居与官衙,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诗人说诗等说法,四坐缤纷天雨花。”则通过“天雨花”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氛围。 接着,“寥寥小巷绝人迹,谁肯柱杖过吾家。”描绘了诗人独自居住在寂静的小巷中,无人拜访,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曲中合沓失《朱鹭》,谷口联翩多白鸦。”则通过“白鸦”等意象,表现出一种凄凉的感觉。 然后,“青葱摇落上林苑,一夜乱缀琼瑶葩。”描绘了上林苑中的青葱摇落的景象,与前面孤寂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人相送定石炭,恶客好饮惟江茶。”则通过“故人相送”和“恶客好饮”的描绘,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最后,“清晨忽报有苏墨,折简邀看门频挝。”和“形疑虾蟆似曾压,技痒虮虱谁为爬。”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结尾“坐当大雪发长笑,新酒正热浮红霞。”则以大雪和新酒的意象,表现出诗人豁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表现出诗人的高超技巧和深厚内涵。同时,通过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雪中李世贤招观东坡清虚堂诗真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一个历史事件。苏轼(又称苏东坡)曾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他的许多朋友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在这个时期,苏轼的友人王定国被贬谪到岭南,他的家人将他的书画真迹收藏在清虚堂中。 多年后,一个雪天,吴宽的友人李世贤邀请他前往清虚堂观赏苏轼的这些真迹。吴宽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了苏轼书法的韵味,同时也对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雪中李世贤招观东坡清虚堂诗真迹》,通过诗歌来表达他的思考和情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背景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 2
    [宋]
    凤箫一去几经年,古木青萝锁洞天。
    黠鬼不量曾窃药,真人岂碍作飞仙。
    细看丹灶凝烟地,知有清朝应世贤。
    欲下苍崖却回首,何时著我弄云泉。
  • 3
    [明]
    出门骑马踏雪沙,玉堂吏散成空衙。
    何人手剪吴江水,而我自眩梁园花。
    客居长至叹寂寞,赖有东邻仙李家。
    试开泥尊香泼蚁,却笑石本光翻鸦。
    清虚堂中事已往,妙墨零落随风葩。
    空肠啖尽元脩菜,渴吻煎彻庭坚茶。
    诗成一纸来万里,峒石至今椎密挝。
    浓书铁把纯绵裹,深刻蟹上潮泥爬。
    似人可喜非浪语,与客争观还共嗟。
    莫言此幅字漫灭,夜久屋壁飞晴霞。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