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刻李贞伯篆书海月庵扁》

篆法久欲绝,李公得真传。
近时乡先辈,仿佛如滕权。
昔为我题扁,握笔指腕悬。
顾盼张髯须,起立竦背肩。
俯仰为陈迹,屈指十五年。
破屋垂雨溜,庳墙上蜗涎。
三字被侵蚀,黑騕犹高县。
海月夜照之,墨光却新鲜。
正如公性气,精悍老犹然。
见物不见人,吴山隔重泉。
惜哉不可作,手迹忍弃捐。
寿以西川木,良工善雕镌。
庶几如坐对,仰面在屋椽。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已故书法家的怀念和赞美,通过回忆其书法的精湛和个性的精悍,展现了作者对这位书法家的敬仰和不舍之情。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已故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艺术成就的赞赏。 诗歌开篇即赞美已故书法家的篆书技艺得到了真传,其书法水平之高超仿佛可以与古代的书法家滕权相媲美。接着作者回忆起这位书法家曾为自己题写扁额的情景,通过描绘书法家握笔、指腕悬空的生动姿态,展现出其书法造诣之深厚。 随后作者感叹时光流逝,已是十五年过去,题写的扁额也因破屋雨溜、蜗涎侵蚀而变得陈旧,但三字仍高悬,墨光犹新。这一描绘不仅展现了书法家书法的精湛,也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 接着作者通过比喻,将书法家的精悍个性和墨光的新鲜相比,表达了对其个性精神的赞美。然后作者感叹书法家已经离世,手迹也难以保存,但希望通过西川木材和良工的雕镌,让其手迹能够长久保存,如同坐对面对,仰面在屋椽。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已故书法家书法和个性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同时,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对这位书法家的形象和艺术成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创作背景
《刻李贞伯篆书海月庵扁》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明代书法家、文学家吴宽的一段经历有关。据记载,吴宽在游览苏州的海月庵时,被庵中美景所吸引,于是请他的朋友、书法家李贞伯为海月庵题写匾额。李贞伯以优美的篆书书写了“海月庵”三个字,吴宽则将其刻石立于庵中,并作了这篇《刻李贞伯篆书海月庵扁》记以纪念。 这篇作品不仅表达了吴宽对李贞伯书法艺术的赞赏,也展现了他对海月庵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通过这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明代文人雅士的书画鉴赏、文学创作和交友风气。
相关诗词
  • 1
    [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2
    [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 3
    [现代]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
    伊人隔岸,如何不应。
    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
    遮莫千重与万重,一叶渔艇冲烟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