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法久欲绝,李公得真传。 近时乡先辈,仿佛如滕权。 昔为我题扁,握笔指腕悬。 顾盼张髯须,起立竦背肩。 俯仰为陈迹,屈指十五年。 破屋垂雨溜,庳墙上蜗涎。 三字被侵蚀,黑騕犹高县。 海月夜照之,墨光却新鲜。 正如公性气,精悍老犹然。 见物不见人,吴山隔重泉。 惜哉不可作,手迹忍弃捐。 寿以西川木,良工善雕镌。 庶几如坐对,仰面在屋椽。 |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已故书法家的怀念和赞美,通过回忆其书法的精湛和个性的精悍,展现了作者对这位书法家的敬仰和不舍之情。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已故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艺术成就的赞赏。 诗歌开篇即赞美已故书法家的篆书技艺得到了真传,其书法水平之高超仿佛可以与古代的书法家滕权相媲美。接着作者回忆起这位书法家曾为自己题写扁额的情景,通过描绘书法家握笔、指腕悬空的生动姿态,展现出其书法造诣之深厚。 随后作者感叹时光流逝,已是十五年过去,题写的扁额也因破屋雨溜、蜗涎侵蚀而变得陈旧,但三字仍高悬,墨光犹新。这一描绘不仅展现了书法家书法的精湛,也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 接着作者通过比喻,将书法家的精悍个性和墨光的新鲜相比,表达了对其个性精神的赞美。然后作者感叹书法家已经离世,手迹也难以保存,但希望通过西川木材和良工的雕镌,让其手迹能够长久保存,如同坐对面对,仰面在屋椽。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已故书法家书法和个性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同时,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对这位书法家的形象和艺术成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