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南唐一首》

建隆事得之遗老,畴昔曾参野史看。
后阁夜犹歌玉树,陈桥日已涌金盘。
可怜李主归朝晚,专靠江神立国难。
谁道齐兵当十万,一身杌隉不能安。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亡国归宋的历史事件。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对李后主的命运和南唐的亡国表达了深深的感慨。 首联“建隆事得之遗老,畴昔曾参野史看”,诗人通过“遗老”和“野史”两个词,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传承和流传方式,也暗示了这首诗的创作依据。 颔联“后阁夜犹歌玉树,陈桥日已涌金盘”,诗人用“后阁夜歌”和“陈桥日涌”两个形象的场景,描绘了南唐宫廷的奢华生活和宋朝的崛起。 颈联“可怜李主归朝晚,专靠江神立国难”,诗人对李后主的亡国归宋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南唐依赖江神而立国的困难。 尾联“谁道齐兵当十万,一身杌隉不能安”,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李后主虽然拥有十万大军,但却无法安身立命,进一步表达了对李后主命运的悲叹。 整首诗运用了叙事、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国家兴亡的感慨。
创作背景
《南唐一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南唐这个历史时期的灭亡有关。南唐是一个短暂的王朝,曾经繁荣昌盛,但最终走向了衰败和灭亡。刘克庄在创作此诗时,通过对南唐历史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和王朝兴衰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可能受到了当时宋代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的关切。
相关诗词
  • 1
    [近代]
    绿窗新柳玉台旁,臂上犹闻菽乳香。
    毕竟美人知爱国,自将银管学南唐。
  • 2
    [宋]
    井络储精,岷江钟秀,挺生名世真贤。
    充闾佳气,非雾亦非烟。
    况值小春时候,蓂背下、八荚争妍。
    余波在,九华父老,歌颂播喧阗。
    三年。
    书治最,南唐重赋,一旦俱蠲。
    此恩垂不朽,刻石流传。
    愿借沧溟为寿,玳筵上、满吸长川。
    从兹去,鸾坡凤阁,平步稳登仙。
  • 3
    [清]
    广宁门外二千程,齐鲁河淮坦迤行。
    突据冈峦高垒险,全收吴楚大江横。
    南唐入宋沿州堞,西日回风度使旌。
    老我重题秣陵柳,不知犹似昔年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