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通山县寄朱元晦》

碧涧环山麓,高低满百家。
途穷疏骑气,县古听蜂衙。
书倩云中雁,歌烦水底蛙。
阳和不择地,随分得春花。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通过对碧涧环山麓、百家满高低、疏骑过途、听蜂衙、云中雁、水底蛙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中描绘了碧涧环绕的山麓,高低起伏的房屋遍布其中,给人一种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共存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其次,诗中还描绘了途穷处骑马的稀疏,仿佛是一个安静的村落,只有蜜蜂忙碌的声音。这里似乎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诗人用到了很多动物意象,如书倩云中雁,歌烦水底蛙。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喜爱,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最后,诗中表达了阳和春花随处可见的主题,即春天无论在哪里都会带来生机和美丽。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通山县寄朱元晦》是宋朝诗人汪大猷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宋朝的政治环境以及作者与朱熹(字元晦)的交往。 在宋朝,由于政治腐败和外来侵略,社会动荡不安。汪大猷和朱熹作为当时的士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汪大猷与朱熹是好友,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在朱熹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贬谪到通山县时,汪大猷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综上所述,《通山县寄朱元晦》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宋朝的政治环境以及作者与朱熹的深厚友谊。
相关诗词
  • 1
    [宋]
    小径通山寺,飞檐抹晓霞。
    松风惊蝶梦,梵磬杂蜂衙。
    僧腊菩提树,禅心菡萏花。
    诗成因抵掌,飞起欲栖雅。
  • 2
    [宋]
    我爱通羊好,回环云水间。
    重峦与叠嶂,真是翠屏山。
  • 3
    [宋]
    我爱爱羊好,清无一点尘。
    峭山多洞户,樵牧识仙人。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