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化州》

罗川带郭古南州,陵水环城小庾楼。
云淡青林无过雁,雨涵丹荔集鸣鸠。
叨荣铜竹三经夏,劝课农桑屡有秋。
好趁湍流下吴会,章台无柳击归舟。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罗川美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地理位置和城池风貌:首联“罗川带郭古南州,陵水环城小庾楼”开篇即描绘了罗川的地理位置和城池风貌。罗川环绕着古南州,陵水从城外流过,小庾楼矗立在城边。这样的描绘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 自然景色:颔联“云淡青林无过雁,雨涵丹荔集鸣鸠”生动地描绘了罗川的自然景色。云淡风轻,青林如海,大雁飞过;雨后丹荔红艳,鸣鸠争鸣。这些景象都体现了罗川的清新、宁静和生机勃勃的特点。 3. 诗人对罗川的感受和期望:颈联“叨荣铜竹三经夏,劝课农桑屡有秋”表达了诗人对罗川的感激和喜爱之情。他感谢罗川赋予他荣耀和责任,同时他也希望这里的百姓能够勤劳耕种,年年丰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4. 归乡之情:尾联“好趁湍流下吴会,章台无柳击归舟”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期盼之情。他希望趁着湍急的河流顺流而下,回到繁华的吴会故乡。而“章台无柳”则暗示了诗人可能在外漂泊已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罗川地理位置、自然景色、民生状况和归乡之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罗川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的向往。
创作背景
**《化州》的创作背景与苏轼被贬谪到化州(今广东化州)的经历有关**。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年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来又被贬到更远的化州。他在化州期间,深感仕途坎坷,人生无常,同时也感受到了化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貌。这些经历和情感都体现在他的《化州》一诗中。 以上仅供参考,可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创作背景。
相关诗词
  • 1
    [唐]
    仙郎白首未归朝,应为苍生领六条。
    惠化州人尽清净,高情野鹤与逍遥。
    竹间虚馆无朝讼,山畔青田长夏苗。
    终日政声长独坐,开门长望浙江潮。
  • 2
    [唐]
    吟山歌水嘲风月,便是三年官满时。
    春为醉眠多闭阁,秋因晴望暂褰帷。
    更无一事移风俗,唯化州民解咏诗。
  • 3
    [宋]
    悼世习之纬繣兮,争骛乎险阨。
    蕴异乎而儃佪兮,已喧豗而吠怪。
    孰视衣冠之故宇兮,腥羶菅蒯。
    酣一盎之醯蚋兮,较得失乎晻暧。
    公胡为乎高搴兮,提一剑以北指。
    恐修名之不立兮,气轩轩而有伟。
    扪虱以谈当世之务兮,江东莫比。
    烬世雠於蔡焰兮,同雪国耻。
    驱驰乎蚕丛鱼凫兮,上功万里。
    中原咫尺兮,莫归寸疆。
    素志剥落兮,怊惝恍而凄凉。
    霾轮絷马兮,猛思故乡。
    晚得一障兮,遥遥乎南荒。
    时缤纷而易变兮,又何可以久留。
    谪星堕境内兮,
化州郡守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