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东坡像李伯时作曾无疑藏之命予赞之》

龙章凤姿,挥斥八极。
天心月胁,照映万物。
孟子之气,庄周之文。
瞻之在前,尚有典型。
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一种高贵典雅、豪迈洒脱的风度,以及卓越非凡的才华和智慧。诗中的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诗歌用“龙章凤姿,挥斥八极”来形容主人公的风度翩翩、气概非凡。龙、凤是古代神话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高贵,用在这里表达了主人公的高雅气质和威严仪态。而“挥斥八极”则表现出主人公的豪迈洒脱,不拘一格,具有无穷的魅力和魄力。 接着,诗歌用“天心月胁,照映万物”来形容主人公的智慧和才华。天心、月胁是古代文学中的意象,寓意着天地之间的精华和美妙。这里用来表达主人公的智慧和才华像天心月胁一样,照耀着万物,给人以迪和感悟。 然后,诗歌引用了孟子和庄子的典故,以表现主人公的文学造诣和思想境界。“孟子之气”指的是孟子的浩然之气,表现出主人公的正直、刚毅;“庄周之文”则表现出主人公的文学才华和思辨能力。这里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彰显了主人公的卓越才华和思想深度。 最后,诗歌用“瞻之在前,尚有典型”来总结全诗,表达了对主人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瞻之在前,意为仰望前方,尚有典型则意为还有更高的榜样可以追寻。这里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赞美,也寓意着人们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意象,展现了主人公高贵典雅、豪迈洒脱的风度,以及卓越非凡的才华和智慧。同时,通过引用典故和总结全诗,表达了对主人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也寓意着人们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创作背景
《东坡像李伯时作曾无疑藏之命予赞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苏轼(东坡)的形象和事迹密切相关。苏轼不仅是宋代的文学巨匠,还是一位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的地方官。他任职徐州时,曾率领民众到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前往石潭答谢。这为民众生活带来安宁的景象,给周必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苏轼在被贬为平民后,仍然关心农夫的生活,看到他们因为谷价下跌而无法向政府缴纳捐税,便给当地长官写信,请求体恤民情,调整价格。他还在惠州修建桥梁,重建坟冢,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爱戴。 周必大在创作此诗时,深受苏轼为民精神的影响,希望通过诗歌来赞美苏轼的功德,表达对这位伟大文人官员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对北宋时期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乡村景象的向往。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