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扬州慢·危榭摧红》

危榭摧红,断砖埋玉,定王台下园林。
听樯干燕子,诉别后惊心。
尽江上、青峰好在,可怜曾是,野烧痕深。
付潇湘渔笛,吹残今古锁沈。


妙奴不见,纵秦郎、谁更知音。
正雁妾悲歌,雕奚醉舞,楚户停砧。
化碧旧愁何处,魂归些、晚日阴阴。
渺云平铁坝,凄凉天也沾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词。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衰败、凄凉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历史哀思和人物内心的悲怆情感。 诗的开篇,“危榭摧红,断砖埋玉,定王台下园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描绘出一个破败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下来,“听樯干燕子,诉别后惊心。”,以燕子的口吻诉说别离后的惊心,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悲伤氛围。 然后,“尽江上、青峰好在,可怜曾是,野烧痕深。”,诗人借用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无情,使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接着,“付潇湘渔笛,吹残今古锁沈。”,通过渔笛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历史记忆,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残酷。 在下半部分,诗人通过“妙奴不见,纵秦郎、谁更知音。”表达了对过去人物的怀念和现实中知音难觅的无奈。然后,“正雁妾悲歌,雕奚醉舞,楚户停砧。”通过雁妾的悲歌、雕奚的醉舞和楚户的停砧,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苦难和无奈。 接着,“化碧旧愁何处,魂归些、晚日阴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愁绪和悲伤,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最后,“渺云平铁坝,凄凉天也沾襟。”以景结情,通过云天苍茫、铁坝凄凉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哀伤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自然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苦难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创作背景
《扬州慢·危榭摧红》是宋末词人罗志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扬州的历史和罗志仁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扬州在古代的繁华时期,曾经是一个美丽而繁荣的城市,然而,在罗志仁生活的时代,扬州已经遭受了多次战争的摧残,变得破败不堪。罗志仁亲身经历了这种沧桑变化,感慨万分,因此创作了这首词。 在词中,罗志仁通过描绘扬州的残败景象,表达了对战争和离乱的痛苦和哀怨,同时也寄寓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思念故乡之情。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诗词
  • 1
    [宋]
    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东流。
    晚烟收。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
    月花羞。
    捧金瓯。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 2
    [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3
    [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