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重阳桐城道中》

万古长淮一带流,从来战地不容休。
间关千里军前饷,牢落重阳客里秋。
怅望白衣来送酒,了无黄菊与簪头。
何人早断楼兰首,试解君王宵旰尤。
作品赏析
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地处我国华中一带,是历代王朝漕运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不断发生,至今亦战况频繁。首联即写淮河这条横卧中原腹地的千里长龙,两岸烽火连天。“间关”二句承“战地”展开。“间关”,辗转;“牢落”,孤寂无偶;“客里秋”即客居他乡之意。重阳时节,孤寡无依,只好千里迢迢,送去前方的军饷。这两句诗突出的表现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使人们对战事的惨烈有了形象的感知。“怅望”二句,诗人以“怅望”二字,刻画了对故土的思念。“白衣”,此处借指使者;“黄菊”,黄色菊花,有重阳节佩戴黄菊的风俗;“簪头”,插戴于头上。诗人此时正在军中,重阳佳节,思念故里的亲人,想送酒都没人送来,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采菊佩带在头上,可是哪里能得到呢?此句颇见诗人想家想国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尾联中,诗人又一次提到对敌斗争问题,面对强敌,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既是期望,又是愤慨的表达。 全诗感情沉郁而悲慨。“万古长淮”、“从来战地”之语,使整首诗笼罩在浓重的感伤色彩中。“怅望”一词领起下文,“酒”、“菊”二字又紧扣节令,寄寓着诗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重阳桐城道中》是宋朝诗人吕声之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行走在桐城的道路上,被周围的景色和气氛所感染,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他在旅途中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重阳节的感慨。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我们无法确切知道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只能根据诗的内容和意境进行推测。
相关诗词
  • 1
    [宋]
    归骑匆匆十日程,客身犹自恋桐城。
    未应江左追王建,且去隆中卧孔明。
    鸡黍几番陪夜话,莺花一路伴伶声。
    秦溪溪上无风浪,好与白鸥寻旧盟。
  • 2
    [宋]
    偶然游宦刺桐城,两见南薰荔子生。
    欲别北楼还小立,留题云榭云无情。
  • 3
    [宋]
    古木森森覆墓亭,大农祠在古桐城。
    后来为政应千辈,能使斯民独有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