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閍断刻得者谁,双松下殉方壶螭。 其文记述保母李,云是大令之所为。 点画安知尚年少,笔不可制从儿时。 当其翰墨托久计,异哉岁月如前期。 为怜樵人巧收拾,岂无行道犹嗟咨。 残砖裹送平原家,阅古众帖奚独遗。 穷诹远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传疑。 尘埃尺纸拂陈迹,闻君好事卷赠之。 简编无端发汲冢,陵谷何年沈岘碑。 坐中赏识本易厌,世外隐伏劳旁窥。 骚人胜士一朝玩,孝子慈孙千古悲。 君不见钟侯书法亦大奇,下穿墟墓求其师。 |
这是一首深沉而富有哲理的诗,诗人以黄閍断刻的碑文引发了一系列对艺术、历史、人生和死亡的思考。 诗歌开篇以“黄閍断刻得者谁”引出主题,通过描绘双松下殉方壶螭的场景,给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感觉。接着提到碑文记述的是保母李,以及大令的创作,诗人对笔法的娴熟和年少的才华表示赞叹。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由赞叹转为对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当其翰墨托久计,异哉岁月如前期”表达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叹。 接着,诗人描绘了樵夫巧妙收拾残砖的场景,以及行人赞叹的情景,以“岂无行道犹嗟咨”表达了人们对过往历史的怀念和敬仰。 然后诗人通过“穷诹远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传疑”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探究和珍视,同时也展示了人们对历史的疑惑和争议。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尘埃尺纸拂陈迹,闻君好事卷赠之”表达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传承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历史遗忘的担忧。 “简编无端发汲冢,陵谷何年沈岘碑”这两句表达了历史的无常和变迁,诗人对此感到深深的悲哀。 最后,诗人通过“坐中赏识本易厌,世外隐伏劳旁窥”表达了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需要深入其境,同时也暗示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厌倦。 整首诗以历史文物黄閍断刻为主线,通过对历史、文化、人生和艺术的思考,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