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咏保母帖》

黄閍断刻得者谁,双松下殉方壶螭。
其文记述保母李,云是大令之所为。
点画安知尚年少,笔不可制从儿时。
当其翰墨托久计,异哉岁月如前期。
为怜樵人巧收拾,岂无行道犹嗟咨。
残砖裹送平原家,阅古众帖奚独遗。
穷诹远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传疑。
尘埃尺纸拂陈迹,闻君好事卷赠之。
简编无端发汲冢,陵谷何年沈岘碑。
坐中赏识本易厌,世外隐伏劳旁窥。
骚人胜士一朝玩,孝子慈孙千古悲。
君不见钟侯书法亦大奇,下穿墟墓求其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深沉而富有哲理的诗,诗人以黄閍断刻的碑文引发了一系列对艺术、历史、人生和死亡的思考。 诗歌开篇以“黄閍断刻得者谁”引出主题,通过描绘双松下殉方壶螭的场景,给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感觉。接着提到碑文记述的是保母李,以及大令的创作,诗人对笔法的娴熟和年少的才华表示赞叹。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由赞叹转为对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当其翰墨托久计,异哉岁月如前期”表达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叹。 接着,诗人描绘了樵夫巧妙收拾残砖的场景,以及行人赞叹的情景,以“岂无行道犹嗟咨”表达了人们对过往历史的怀念和敬仰。 然后诗人通过“穷诹远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传疑”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探究和珍视,同时也展示了人们对历史的疑惑和争议。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尘埃尺纸拂陈迹,闻君好事卷赠之”表达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传承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历史遗忘的担忧。 “简编无端发汲冢,陵谷何年沈岘碑”这两句表达了历史的无常和变迁,诗人对此感到深深的悲哀。 最后,诗人通过“坐中赏识本易厌,世外隐伏劳旁窥”表达了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需要深入其境,同时也暗示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厌倦。 整首诗以历史文物黄閍断刻为主线,通过对历史、文化、人生和艺术的思考,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咏保母帖》是宋朝诗人王易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保母帖》这一书法作品有关。王易简在欣赏了《保母帖》后,深受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通过诗歌赞美了《保母帖》中所展现的母爱,以及作品的书法技艺。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多关于《咏保母帖》的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的诗词解析或评论。
上一首
《句》
下一首
《无题》
相关诗词
  • 1
    [宋]
    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
    一时耳目喜新毕,九原谁复哀意如。
    世人重艺不重义,每以好奇夸好事。
    集古金石半丰碑,逝者似为书者累。
    八百余载四字全,政同悬崖三百年。
    王畿不悟王元象,不如果也能兴邻。
    但道青毡故家物,肯因陵谷邻枯骨。
    耳孙犹尔况他人,崇韬安生何可忽。
    昭陵之盗犹兰亭,必无可欲乃妥灵。
    黄閍前车已如此,安何金蝉之墓终弗毁。
  • 2
    [宋]
    大令书法美少年,玉函金签随飞烟。
    累累一百又五字,岂意近出黄閍砖。
    字奇文古两超绝,保母从兹倾众帖。
    谁将瓦合嘲玉碎,一片孤衷本相接。
    快剑横斫铁山摧,戏龙猛蹴银河欹。
    方庭无月天地黑,仰视别有星离离。
    浪言贞石志千载,不及永和窪砚在。
    白石已仙千里死,千百人中几人爱。
    兰亭信美如捕风,贵耳残目人响从。
    三日呕血饥搥胸,叶公画龙惧真龙。
  • 3
    [宋]
    客从王家来,示我王家物。
    云是彼樵者,垦山之所得。
    升沉有时节,至宝不浪出。
    祖先暨儿息,嗜好俱第一。
    青毡未渠失,近代无此笔。
    观其逼人处,造次神品入。
    石遗半缺齧,行草百十七。
    昭陵不可及,季孟精爽集。
    天地倏开张,鬼神为之泣。
    泓也玉璧姿,肯为泥沙没。
    呜呼黄祊殉,人事止枯骨。
    临池例饮墨,有底鹅领识。
    夫君矧其后,妙契过漂石。
    居然今视昔,年数正八百。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