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昭亭山》

昭亭载严祠,休祐穰穰布。
森罗绝涧松,盘屈中阿路。
凝眸盼平野,彷佛披寒雾。
水远露微阳,山明照红树。
数尺渔艇归,几点秋鸿度。
唯思圜室静,更祷馀糧富。
天末望白云,帝乡深所慕。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肃穆、宁静的昭亭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祈愿。诗的开篇提到昭亭载严祠,休祐穰穰布,描述了昭亭山上的祠庙,以及祈祷丰收和平安的祭祀活动。接下来,诗人用森罗绝涧松,盘屈中阿路来形容昭亭山的环境,表现出了山的险峻和道路的曲折。 凝眸盼平野,彷佛披寒雾。水远露微阳,山明照红树。这几句描绘了诗人远眺平野,仿佛置身于寒雾之中,远处的水面映出微弱的阳光,山上的树木被阳光染成了红色。这些描绘生动细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昭亭山的美丽和宁静。 数尺渔艇归,几点秋鸿度。这句诗描绘了渔艇归来和秋鸿飞过的景象,进一步表现了昭亭山的宁静和生动。同时,诗人也通过渔艇和秋鸿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唯思圜室静,更祷馀糧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祈愿,希望家庭安宁,粮食丰收。这种对平静生活和丰衣足食的向往,反映了诗人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天末望白云,帝乡深所慕。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对帝乡的深深仰慕。这种向往和仰慕,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意境深远,描绘了昭亭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祈愿和对未来的向往。诗人的描绘细腻生动,情感真挚朴素,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昭亭山》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其创作背景与苏轼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的经历密切相关。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由于乌台诗案受到政治迫害,被贬至黄州,这段时间他生活困苦,精神压力很大。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打倒,反而表现出一种超脱旷达的态度,寄情于自然山水,从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哲理启示。这首《昭亭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诗词
  • 1
    [宋]
    一祷心香雨例晴,万家和气酿成醺。
    时方入到昭亭路,风已吹开叠嶂云。
    话向禅中参冷淡,心於静处息纷纭。
    麦畦邂逅长沮语。
    想彻黄堂亦喜闻。
  • 2
    [宋]
    软红尘里独君醒,拂袖归来醉六经。
    白雪阳春真寡和,高山流水要人听。
    平生艺圃头将白,依旧昭亭眼最青。
    莫问培见恣鹏运,只须隐几送鸿冥。
  • 3
    [元]
    山色江光带近郊,道旁杨柳舞寒条。
    半生九日黄花酒,多在西风白下桥。
    千里客游仍暮景,异乡人事又今朝。
    老来未遣登临懒,尽醉东家绿玉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