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
到头还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气。
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
义不义兮仁不仁,拟学长生更容易。
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
君不见烧金炼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
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
几度美人照影来,素绠银瓶濯纤玉。
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沸渭笙歌君莫夸,不应长是西家哭。
休说遗编行者几,至竟终须合天理。
败他成此亦何功,苏张终作多言鬼。
行路难,行路难,不在羊肠里。
九有茫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命运和天道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世间的纷繁复杂和人生的无常。 开头两句“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表达了天地之间万物生成的奇妙,以及人类智慧与愚蠢的并存。诗人似乎在感叹,尽管人类有着智慧和愚蠢之分,但最终还是遵循着天地间的自然规律。 “到头还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气。”这两句强调了天道自然,清新自在的境界,提出了人应顺应自然,清心寡欲的主张。 “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大道难寻,时光匆匆的感慨。 接着,诗人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比喻,如“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君不见烧金炼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骄奢贵人屋。”等,进一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繁华落尽的悲哀。 “沸渭笙歌君莫夸,不应长是西家哭。”诗人在此奉劝人们不要过于沉迷于世俗的享乐,因为这种繁华如同西家的哭声一样短暂。 “休说遗编行者几,至竟终须合天理。”诗人强调,无论前人留下多少典籍,最终还是要遵循天理。 “败他成此亦何功,苏张终作多言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成败得失淡然态度,即使是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最终也不过是多言的鬼魂。 最后的“行路难,行路难,不在羊肠里。九有茫”则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和迷茫,以及世间的纷扰和广阔。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生动,充满了对人生、命运和天道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诗人的哲思和才华。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是唐代诗人僧贯休所创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唐代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的时代。僧贯休作为一个僧人,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感受,这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反映。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唐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僧贯休的诗歌中也表现了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此外,从文化角度来看,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学和艺术创作空前繁荣。僧贯休作为一位诗人,也受到了时代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综上所述,《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是僧贯休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一种思考和表达。
上一首
《雨歇》
相关诗词
  • 1
    [唐]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
    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2
    [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3
    [宋]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