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观舆图有感(五首)》

雒邑空南渡,东都亦北辕。
已符前五运,空忆后三元。
分合巧相似,短长难等论。
女真如拓拔,一统世中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历史抒怀诗,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事件的变迁,表达了对时代更迭和民族命运的感慨。 首联“雒邑空南渡,东都亦北辕”,诗人以雒邑和东都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展现了历史的沧海桑田。雒邑,古指洛阳,曾是中国古代的都城,而“南渡”则指的是晋朝因战乱而南迁的历史事件。东都,这里指的是长安,也曾是古都之一。“北辕”则暗示着历史的转向和变迁。 颔联“已符前五运,空忆后三元”,诗人借用“五运”和“三元”的概念,表达了对历史规律的感慨。“五运”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变化,“三元”则指天、地、人三才之道。诗人认为历史的变迁符合五行运行的规律,而人们只能空自回忆过去的三元之治。 颈联“分合巧相似,短长难等论”,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历史的巧妙相似和难以等量齐观的一面。“分合”指的是历史的分裂和统一,“短长”则是指历史的长短和兴衰。诗人认为历史的分合巧合相似,而长短兴衰则难以评判。 尾联“女真如拓拔,一统世中原”,诗人以女真族和拓跋族的历史比拟,表达了对民族统一和中原文明的赞美。女真族和拓跋族都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但他们最终都统一了中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规律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对中华文明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观舆图有感》是明朝赵滂创作的一组诗,共有五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明朝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有关。明朝在建立之初,经过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国家版图和疆域也经常发生变化。赵滂通过观察舆图,对国家的疆域、地势、民族关系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慨和思考。 在这组诗中,赵滂表达了对国家疆土和民族利益的关切,对英雄烈士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表达出来,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观舆图有感》这组诗是在明朝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赵滂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关切和思考。
相关诗词
  • 1
    [明]
    担夫来,担夫来,尔何为者军当差。
    朝廷养军为杀贼,遣作担夫谁爱惜。
    自从少小被编差,垂老奔忙何暂息。
    只今丁壮逃亡尽,数十残兵浑瘠黑。
    可怜风雨雪霜天,冻馁龙钟强鞭迫。
    手抟麦屑淘水餐,头面垢腻悬虮虱。
    高山大盘坡百盘,衣被肩穿足无力。
    三步回头五步愁,密箐深林惊虎迹。
    归来洗足未下坡,邮马又报官员过。
    朝亦官员过,暮亦官员过。
    贵州舆图手掌大,安用官员如许多。
    太平不肯惜战士,一旦缓急将奈何。
    噫嘻乎,一旦缓急将奈何!
  • 2
    [宋]
    雪山西来接海白,天之所以限南北。
    谁人胸里着舆图,挥斥荆吴入绡墨。
    浓浓淡淡两岸山,烟波弥茫江面宽。
    水空漠漠鸟飞绝,渐看渐远天漫漫。
    客舟泝流先后去,风帆饱腹如飞舞。
    有时小艇绝波来,不知何处横江渡。
    钟山隐隐开金陵,雨花台前留玉京。
    汀洲劣处小孤出,垂杨绿引当阳城。
    蕲黄紫翠照卷雪,武昌楼台半明灭。
    周郎赤壁杳难凭,洞庭寒烟濛孤月。
    西江耿耿沙籀清,三十六湾斜照明。
    黄陵庙深楚山阔,九疑成削黏天青。
    我来展轴惊快睹,恍然对面水仙府
  • 3
    [宋]
    煌煌我宋开鳌极,坐揽舆图朝列避。
    玉帛争先万国趋,吴越归心天下一。
    圣神论报天与同,富贵不独昌其躬。
    建隆以来二百载,是家与国方延洪。
    三光五岳谁言裂,秀气依然贯吴越。
    荀家苗裔何多龙,萧氏衣冠知几叶。
    贤王忠孝横古今,文采到公仍映人。
    一段清冰出秋壑,笑言满腹多精神。
    胸中色丝经纬密,华衮政烦烦黼黻。
    会看玄发映貂蝉。
    岂久银章俩朱绂。
    转头玉树森琳琅,渥洼之种俱颙昂。
    斑斑久矣伏艺苑,秋风忽起催腾骧。
    黄金铸印大如斗,世世累累还击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