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长安夜访澈上人》

关西木落夜霜凝,乌帽闲寻紫阁僧。
松迥月光先照鹤,寺寒沟水忽生冰。
琤琤晓漏喧秦禁,漠漠秋烟起汉陵。
闻说天台旧禅处,石房独有一龛灯。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寂静的山寺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细腻表达。 首联“关西木落夜霜凝,乌帽闲寻紫阁僧。”描绘了秋天的关西,树木落叶,夜晚霜降,凝结成霜。诗人戴着乌帽,闲适地寻找紫阁的僧人。这里通过描绘秋夜的寒冷和寂静,以及诗人的闲适行动,营造了一种宁静、冷峻的氛围。 颔联“松迥月光先照鹤,寺寒沟水忽生冰。”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景色。月光穿过松林,首先照亮了鹤。寺庙寒冷,沟水忽然结冰。这两句诗通过月光、鹤、寺庙、沟水等元素,描绘了一幅寂静、寒冷的秋夜山寺画面,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 颈联“琤琤晓漏喧秦禁,漠漠秋烟起汉陵。”通过对早晨的漏声和秋天的烟雾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的氛围。漏声喧闹,烟雾漠漠,使得整个诗境更加深远和广阔。 尾联“闻说天台旧禅处,石房独有一龛灯。”最后,诗人通过听说天台的旧禅处,只有石房里有一盏灯,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独处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精神的崇敬。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山寺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禅宗精神的崇尚。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宁静、深远、冷峻的诗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创作背景
《长安夜访澈上人》的创作背景是李郢在夜晚拜访灵澈上人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灵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尘世生活的感慨。
相关诗词
  • 1
    [宋]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 2
    [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3
    [唐]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