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心远堂》

种竹期十年,栽橘盈千头。
虽云多远虑,无乃为身谋。
高人绝尘累,俟德居此丘。
泰宇无畦畛,虚空有天游。
仁义尚蘧庐,道德成安流。
结茅依翠微,极目际平畴。
白云度寥廓,黄鹄下沧洲。
百世此周览,我志尚可求。
只应柴桑翁,真趣共悠悠。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自然和谐的理想生活环境。诗人以竹、橘为友,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安宁的精神风貌。 首句“种竹期十年,栽橘盈千头。”通过描绘种竹、栽橘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长期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竹、橘两种植物,一静一动,一绿一黄,相映成趣,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 “虽云多远虑,无乃为身谋。”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世俗之中,但心中却充满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不为个人的利益而谋划。 “高人绝尘累,俟德居此丘。”这句诗中的“高人”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他们超脱尘世的纷扰,以德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这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崇尚。 “泰宇无畦畛,虚空有天游。”描述了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没有界限,可以自由地遨游其中。这既是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赞美,也是对于精神自由的向往。 “白云度寥廓,黄鹄下沧洲。”这两句诗中的白云和黄鹄,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心境和广阔的视野。 “百世此周览,我志尚可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年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这样的生活环境和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 最后的“只应柴桑翁,真趣共悠悠。”则是以柴桑翁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自由、精神追求的理解和向往,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高远脱俗的诗风。
创作背景
《心远堂》是宋代文人高晞远所作的一首诗歌。至于其创作背景,很抱歉暂时无法提供具体的信息。不过,一般而言,诗歌的创作背景通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等有关。如果您对《心远堂》的创作背景感兴趣,建议您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2
    [唐]
    割爱天文动,敦和国步安。
    仙姿归旧好,戎意结新欢。
    并命瞻鹓鹭,同心揖蕙兰。
    玉箫临祖帐,金榜引征鞍。
    广陌双旌去,平沙万里看。
    海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突兀阴山迥,苍茫朔野宽。
    毳庐同甲帐,韦橐比雕盘。
    义著亲胡俗,仪全识汉官。
    地邻冰鼠净,天映烛龙寒。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
    碛分黄渺渺,塞极黑漫漫。
    欢味膻腥列,徵声佅僸攒。
    归期先雁候,登路剧鹏抟。
    上客离心远,西宫草诏殚。
    丽词传锦绮,珍价掩琅玕。
    百两开戎垒,千蹄入御栏。
    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尚德曾
  • 3
    [唐]
    肃肃清院,翛翛碧鲜。
    已见心远,何关地偏。
    --皎然自公退食,升堂草玄。
    纷纷已隔,云心澹然。
    --崔逵
高晞远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