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寒夜闻霜钟》

洪钟发长夜,清响出层岑。
暗入繁霜切,遥传古寺深。
何城乱远漏,几处杂疏砧。
已警离人梦,仍沾旅客襟。
待时当命侣,抱器本无心。
倘若无知者,谁能设此音。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寂静的夜晚,通过洪钟的声音,传达出深远、清冷的感觉。首两句“洪钟发长夜,清响出层岑”描绘了洪亮的钟声在深夜中响起,清脆的声音穿过了层层山峦。这里既通过“洪钟”的意象强调了声音的响亮,又通过“长夜”和“层岑”的意象强调了环境的寂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接着,“暗入繁霜切,遥传古寺深”进一步描绘了钟声传入霜冷的深夜,又传向了远方的古寺,使人感到一种深远、清冷的感觉。这里使用了“暗入”和“遥传”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钟声的传播过程。 然后,“何城乱远漏,几处杂疏砧”两句,通过询问哪里传来的城漏声、几处传来的捣衣声,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钟声的突出。这里的“乱”和“杂”两个字,用得十分巧妙,既表现了声音的混乱,又表现了夜晚的寂静。 接着,“已警离人梦,仍沾旅客襟”两句,描绘了钟声惊醒了离别的人的梦,又沾湿了旅人的衣襟,使人感到一种悲凉、哀伤的感觉。这里的“警”和“沾”两个字,生动地表现了钟声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最后几句,“待时当命侣,抱器本无心。倘若无知者,谁能设此音。”表达了钟声的响起是等待时机的,它本来没有心意。如果没有知道钟声意义的人,谁能设置这样的声音呢?这里通过设问的方式,强调了钟声的意义和人们对它的感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钟声的响起和传播,以及人们对钟声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夜晚的寂静和钟声的突出,传达了一种深远、清冷的感觉。同时,通过钟声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对离别、哀伤等情感的感受和思考。
创作背景
卢景亮的《寒夜闻霜钟》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诗人通过对寒夜霜钟的描绘,表达了离人思念家乡、旅客寂寥落寞的情感。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寂静寒冷的夜晚,诗人在听到远方传来的钟声时,感受到了孤独和思乡之情的交织,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相关文献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下一首
《鳜鱼》
相关诗词
  • 1
    [唐]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
    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
    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
    遥相千山外,泠泠何处寻。
  • 2
    [宋]
    霜钟清彻隔村闻,南渡横塘晓色分。
    浅浅溪流涵白石,微微山路入青云。
    劳生已负林泉约,薄宦空增世俗纷。
    见说定香无受想,为祛尘惑借余熏。
  • 3
    [唐]
    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
    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华一峰立。
卢景亮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