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钟发长夜,清响出层岑。 暗入繁霜切,遥传古寺深。 何城乱远漏,几处杂疏砧。 已警离人梦,仍沾旅客襟。 待时当命侣,抱器本无心。 倘若无知者,谁能设此音。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寂静的夜晚,通过洪钟的声音,传达出深远、清冷的感觉。首两句“洪钟发长夜,清响出层岑”描绘了洪亮的钟声在深夜中响起,清脆的声音穿过了层层山峦。这里既通过“洪钟”的意象强调了声音的响亮,又通过“长夜”和“层岑”的意象强调了环境的寂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接着,“暗入繁霜切,遥传古寺深”进一步描绘了钟声传入霜冷的深夜,又传向了远方的古寺,使人感到一种深远、清冷的感觉。这里使用了“暗入”和“遥传”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钟声的传播过程。 然后,“何城乱远漏,几处杂疏砧”两句,通过询问哪里传来的城漏声、几处传来的捣衣声,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钟声的突出。这里的“乱”和“杂”两个字,用得十分巧妙,既表现了声音的混乱,又表现了夜晚的寂静。 接着,“已警离人梦,仍沾旅客襟”两句,描绘了钟声惊醒了离别的人的梦,又沾湿了旅人的衣襟,使人感到一种悲凉、哀伤的感觉。这里的“警”和“沾”两个字,生动地表现了钟声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最后几句,“待时当命侣,抱器本无心。倘若无知者,谁能设此音。”表达了钟声的响起是等待时机的,它本来没有心意。如果没有知道钟声意义的人,谁能设置这样的声音呢?这里通过设问的方式,强调了钟声的意义和人们对它的感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钟声的响起和传播,以及人们对钟声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夜晚的寂静和钟声的突出,传达了一种深远、清冷的感觉。同时,通过钟声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对离别、哀伤等情感的感受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