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金山寺》

昨夜宿江口,客衣风已飘。
两峰参塔顶,一寺裹山腰。
水拍瓜洲渡,烟生扬子桥。
寻花并问柳,端的在明朝。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江边风景并寄托了作者浓厚情感的诗。 首联“昨夜宿江口,客衣风已飘。”开门见山,介绍了时间和地点。作者在昨夜宿于江口,而“客衣风已飘”不仅描绘出了夜晚江风凛冽,寒意逼人的景象,也暗示了作者作为外来者的身份。 颔联“两峰参塔顶,一寺裹山腰。”则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口的地貌和景观。“参塔顶”形象地表现了山峰高耸入云,“裹山腰”则让寺庙与山腰浑然一体,仿佛寺庙就是山的一部分。这两句诗充满了立体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颈联“水拍瓜洲渡,烟生扬子桥。”进一步描绘了江口的景色,瓜洲渡的水波荡漾,扬子桥烟雾蒙蒙,一派江南水乡的韵味。同时,“拍”和“生”两字也赋予了景物动态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尾联“寻花并问柳,端的在明朝。”则表达了作者的期待和希望。“寻花并问柳”寓意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端的在明朝”则传达出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江口的夜景,并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期待。诗歌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
创作背景
傅梦得的《金山寺》创作背景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傅梦得是宋代诗人,而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创作丰富的时代。傅梦得可能在游览金山寺时,被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所感动,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此外,金山寺本身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也可能为傅梦得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总之,傅梦得的《金山寺》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景的赞美之情。
相关诗词
  • 1
    [元]
    黄召风虔,盖下丽春园。
    员外心坚,使了贩茶船。
    金山寺心事传,豫章城人月圆。
    苏氏贤,嫁了双知县。
    天,称了他风流愿。
  • 2
    [唐]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 3
    [唐]
    西江中氵霝波四截,涌出一峰青堞土臬。
    外如削成中缺裂,阳气发生阴气结。
    是时炎天五六月,上有火云下冰雪。
    夜色晨光相荡沃,积翠流霞满坑谷。
    龙泓彻底沙布金,鸟道插云梯甃玉。
    架险凌虚随指顾,榱桷玲珑皆固护。
    斡流倒景不可窥,万仞千崖生跬步。
    日华重重上金榜,丹楹碧砌真珠网。
    此时天海风浪清,吴楚万家皆在掌。
    琼楼菌阁纷明媚,曲槛回轩深且邃。
    海鸟夜上珊瑚枝,江花晓落琉璃地。
    有时倒影沈江底,万状分明光似洗。
    不知水上有楼台,却就波中看闭启。
    舟人忘却江水深,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