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忆罗浮》

忆昔罗浮最上峰,当年曾得寄仙踪。
凭阑月色出沧海,欹枕秋声入古松。
采药静寻幽涧洗,寄书闲仗白云封。
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一种优雅和深思的笔调描绘了罗浮山的风景和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首联“忆昔罗浮最上峰,当年曾得寄仙踪。”首先引发人们对罗浮山最顶峰的回忆,以及曾在此处得道成仙的仙人的踪迹。这里的“忆昔”暗示着诗人过去曾在罗浮山的顶峰居住,如今回首往事,仍记忆犹新。这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唤起了读者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颔联“凭阑月色出沧海,欹枕秋声入古松。”描述了诗人凭栏远眺月光下沧海之景,和秋夜山林中古松之声。这里的“月色出沧海”和“秋声入古松”都为诗人提供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使人能够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 颈联“采药静寻幽涧洗,寄书闲仗白云封。”描绘了诗人采药静寻幽静之处洗涤心灵,以及寄书时借助白云封寄的情景。这里的“静寻幽涧洗”和“闲仗白云封”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名利的淡泊。 尾联“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远离红尘喧嚣,听不到午夜钟声,寓意着他的心灵得到了解脱和释放。 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的风景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使用了优美的词汇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宁静、淡泊的感觉,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和放松。
创作背景
《忆罗浮》是宋朝诗人古成之的一首诗。罗浮山是中国道教的名山,相传为葛洪炼丹之处,这也使得它成为了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对象。古成之可能曾游览过罗浮山,对山上的景色和文化氛围有所感受,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罗浮山的思念之情。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种推测,因为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所以很难确定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有更多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来佐证。
相关诗词
  • 1
    [现代]
    花中巢许耐寒枝,香满罗浮小雪时。
    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我题诗。
  • 2
    [现代]
    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
    难得张郎知我意,画眉还为画梅花。
  • 3
    [元]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
    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
    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
    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