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临江仙·抗步碧潭弥弥》

抗步碧潭弥弥,五畲青髻累累。
何年乔木倚筇枝。
搜寻同队者,追说钓游时。
今日昂藏称壮子,向来襁褓婴儿。
年周甲子又重书。
岂容藏老丑,照白有清池。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诗意的山水田园诗。 首句“抗步碧潭弥弥”,诗人踏着涟漪的碧潭水步行,这一步,似乎让人看到了诗人豪迈而坚定的步伐。 “五畲青髻累累”,这一句中的“畲”意为耕地,这里的“五畲”表示了耕种次数之多,暗示了田野的富饶。“青髻累累”则形容了田地里稻谷的穗状,充满生机和希望。 “何年乔木倚筇枝”,诗人感叹着时间的流逝,想起了那些曾经倚着拐杖的老树和过去垂钓的时光。这里的“乔木”和“筇枝”寓意着过去的岁月,令人回味无穷。 “今日昂藏称壮子,向来襁褓婴儿”,这两句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自己,表达了岁月的洗礼和成长。现在的自己已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壮年人,而过去的自己还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这种对比令人感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同时也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年周甲子又重书”,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一年又一年,岁月如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和变化。 最后,“岂容藏老丑,照白有清池”,诗人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衰老和死亡,认为只要有一片清池映照自己的白发,就可以坦然面对老去的事实。这是一种超脱的哲学,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山水图,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读来令人感到温馨而感动。
创作背景
**《临江仙·抗步碧潭弥弥》是宋朝诗人程大昌的作品,其创作背景与金兵南侵、宋朝政权动荡的历史事件有关**。具体来说,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受战争破坏。不久,汴京沦陷,程大昌携带家人南逃,先后到达淮海地区、金陵、江西,最后避乱于广东南雄。这首《临江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爱国情怀。以上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清]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2
    [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3
    [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