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陕县令,我实康公孙。 始祖有遗烈,托君访春存。 夫君有诗来,题云石柱村。 石柱之始立,於古无所根。 就勒分陕铭,惟唐人之言。 既历年所多,首尾无完文。 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 我患读书寡。 知识无过人。 经书史传外,不能破群昏。 从长卿公羊,宜自陕而分。 从君陈毕命,宜成周而云。 二者兼取之,於义似或尊。 分政东西郊,可以陕洛论。 此说如近之,庶几缓纷纭。 甘棠之蔽芾,石柱之青新。 当时之盛事,予不得而亲。 |
这首诗是作者对陕县令表达敬意,赞扬其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先祖的怀念和对历史知识的渴望。 首先,诗中表达了对陕县令的敬意和赞扬。作者称其为“君”,表示尊敬,并称其为“康公孙”,暗示其家族的悠久历史和先祖的遗烈。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陕县令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继续发扬先祖的遗烈,为家族和地方做出更多的贡献。 其次,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知识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谦虚态度。作者自称“读书寡”,表示自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不够丰富,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知识的谦虚态度,认为自己“知识无过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怀念和对先祖的敬仰。作者提到“甘棠之蔽芾,石柱之青新”,表达了对先祖在陕县令时期所做出的贡献的怀念之情。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敬仰之情,认为自己无法亲身经历那些盛事,但仍然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意、赞扬、渴望和怀念之情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陕县令和先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谦虚态度。 |